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鸡肋集

鸡肋集

① 七十卷。宋晁补之(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为太学正,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著作佐郎。章淳执政时,出知齐州,因修《神宗实录》失实,遭贬。徽宗立,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大观末,知达州、泗州,卒于官。补之少聪敏强记,善属文。十七岁从父官杭州,作《钱塘七述》,杭州通判苏轼见后,叹曰:“吾可以搁笔矣!”由此知名。后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张耒曾说:“补之自少为文,即能追步屈、宋、班、扬,下逮韩愈、柳宗元之作。促驾力鞭,务与之齐而后已”。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亦称其“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骤;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俊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谁为先后”。所著《鸡肋集》七十卷为明崇祯乙亥苏州顾凝远依宋版重刊,前有元祐九年补之自跋,后有绍兴七年其弟谦之跋。其跋称:“今所得者古赋、骚辞四十有三,古、律诗六百三十有二,表、启、杂文、史评六百九十有三。自捐馆舍,逮今二十八年,始得编次为七十卷。”有《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四部丛刊》诸刊本。② 一卷。宋何希之(约1289年前后在世)撰。何希之,抚州乐安(今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署零陵教授。宋亡后,遁迹以终。此本首冠以廷试、省试第二篇,后附以诗文五十余篇,皆其子孙搜辑而成,因此体制舛错,编次无法,文格亦多平衍,阙帙甚多,其菁华已不复存。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猜你喜欢

  • 孙毅庵奏议

    二卷。孙懋撰。孙懋,明慈溪(今属浙江)人。字德天,号毅庵。正德辛未(1511)进士,历南吏科给事中,敢于言事,出为广东参议,迁副使,有锦衣官校侦事广东,懋疑其伪,执之,谪藤县(今属广西)典史,以后迁广

  • 楚辞集注

    八卷。附《楚辞辩证》二卷,《楚辞后语》六卷。宋朱熹(详见《周易平义》)撰。《楚辞集注》作于朱熹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荆湖南路安抚使时(1193年),或者有感于赵汝愚被罢相出朝之时(1195年)。《楚辞

  • 考订朱子世家

    一卷。清江永(详见《周礼疑义举要》)撰。本书考订朱熹家世。取朱熹年谱旧本重新删订,各附考证,则以婺源子孙承袭博士支派结束。后附天宁寺会讲辩一篇,专论《学会录》所载庆元二年(1196)朱熹赴新安天宁寺会

  • 潜邱札记

    六卷。清阎若璩(《详见《尚书古文疏证》)撰。阎若璩出生于太原,曾寄居山阳。《尔雅》称:晋有潜邱。《元和郡县志》称:潜邱在太原县南三里。若璩取“潜邱”以名其书,有无忘故乡之意。此书传世本有二,一是山阳吴

  • 重游岳麓记

    一卷。清李元度撰。李元度,参见《登天岳山记》条。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八日,李元度与罗研生,郭意诚、张力臣重游岳麓作此记。此山为衡岳之麓,峙长沙湘江西岸,以书院而著名。岳麓书院为四大书院之一,旧为

  • 才调集

    十卷。后蜀韦縠撰。韦縠仕王建为监察御史,其里贯事迹均未详。此集每卷录诗一百首,共一千首。自序称观李、杜集,元、白诗,而集中无杜诗。冯舒评此集,谓崇重老杜,不欲芟择。然实以杜诗高古,与其书体例不同,故不

  • 通鉴释例

    一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该书为司马光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光遗稿已散乱,仅存的一部分,脱略亦十分严重,于是光曾孙司马伋将其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付之于梓。原文

  • 东坪集

    八卷。清胡庆豫(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胡庆豫,字雍来,号东坪,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生卒年不详。岁贡生。著有《东坪集》。此集共八卷,皆诗。卷一为《南浦吟》,是其客江右时所作;卷二为《昭阳小稿》,

  • 青芙馆词抄

    一卷。《韭室诗余别集》一卷。清陈寿祺(1771-1834)撰。陈寿祺字恭甫,号左海,又号苇仁,晚年自号隐屏山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曾充任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

  • 闺秀正始再续集

    四卷。清单士厘撰。单士厘,字受兹,生卒年不详,浙江萧山人,嘉兴县学教谕举人恩溥之女,出使大臣归安钱恂之妻。单士厘先后随同钱恂前往日本及欧洲数次。光绪二十年(1894),即已往日本,比秋瑾、何香凝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