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征录
八卷。鹤征后录十二卷。清李富孙(详见《春秋三传异文释》)等撰。该书记康熙十八年(1679年)与乾隆元年(1736年)两科召试博学鸿词事。前者荐举一百八十六人,其中五十六人中选;后者荐举二百六十七人,其中十五人中选。先是李集仿朱检讨《鹤书集》之意,撰《鹤征录》,专记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事,未竟,由其从孙富孙、遇孙继续纂集成书。后富孙又据乾隆元年召试博学鸿词事撰成《鹤征后录》。书中叙每人籍贯著作,并采笔记诗话附之,言必有据,事必有征。现有漾葭老屋刻本。
八卷。鹤征后录十二卷。清李富孙(详见《春秋三传异文释》)等撰。该书记康熙十八年(1679年)与乾隆元年(1736年)两科召试博学鸿词事。前者荐举一百八十六人,其中五十六人中选;后者荐举二百六十七人,其中十五人中选。先是李集仿朱检讨《鹤书集》之意,撰《鹤征录》,专记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事,未竟,由其从孙富孙、遇孙继续纂集成书。后富孙又据乾隆元年召试博学鸿词事撰成《鹤征后录》。书中叙每人籍贯著作,并采笔记诗话附之,言必有据,事必有征。现有漾葭老屋刻本。
二卷。明傅逊(见《左传属事》)撰。朱彝尊《经义考》卷二〇三著录该书作《春秋左传注解辨误》。有万历癸未自序。该书汇集了同郡陆贞山等人的观点,“创以己意”,以纠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之误。但主观臆见较多。
四卷。唐王真撰。王真生卒年不详。唐德宗(779-804)时,曾以朝议郎出任汉州刺史,充威胜军使。鉴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王真乃于元和四年(809)七月向宪宗上奏此书,以期开一弥兵止战之
三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乾隆举人,官罗源知县。其学考据明如汉儒而未尝墨守成规,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尝空谈虚理。著书三十四种,《考信录》一书
①二卷。清张文范修,段章纂。张文范字斗衡,辽东宁远人,荫生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莒州知州。段章,郡人。莒州志创修于明成化年间,经兵燹,卷帙漫灭,不可复稽,再修于万历年间邑人刘朴,经明末兵燹,已不
四卷。明周之玙(生卒年不详)撰。周之玙,字玉凫,茂苑(今江苏苏州市)人。早在周之玙之前就已经出现《陶朱公致富奇书》,周之玙对该书略作改动,重做一番编排题名为《农圃六书》。《农圃六书》分为树艺、畜牧、占
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师事程颢、程颐。与吕大临、谢佐良、游酢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致仕后,专门著书讲学,在传播理学方面影响很大,东
十三卷。清夏秉衡选。夏秉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选历代之词,按小令、中调、长调而分。清词入选甚多。唐宋之词,本声律与形体并重。虽间有未合,而大体精纯。明词俗滥,清词虽众,亦当慎择
四卷。旧题唐玄宗(见《御注道德真经》)御制。唐玄宗李隆基曾撰有《御注道德真经》,又有《御制道德真经疏》,似乎不该有此书,史志也都没有著录。此书卷前有《道德真经疏外传》,开列“见行注者”六十余家,其最后
十一卷。清吴楚椿撰。是书分《学庸会通》、《论语会通》、《孟子会通》。《学庸会通》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所刊,《论语会通》、《孟子会通》俱是抄本。卷首有楚椿自序。《大学》独有总论,其书荟萃群注,不标
十七卷。清初编成。是书以崇祯皇帝的活动为中心,按年月详细记述了崇祯朝的国政大事,保留了当时朝廷中所呈缴的章奏、批件和派往各省地官员所收集的情况,是了解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和明末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