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素问

二十四卷。唐王冰(710-804)注。王冰,自号启玄子,医学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其名,称为京兆府参军。又《人物志》谓为太仆令,故后人多称王太仆。王冰素习医学,积十二年时间,于唐宝应元年(762年)整理、注释完成《黄帝内经素问》一书。除上书外,另有托名之作《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等。《黄帝内经素问》,简称《黄帝素问》、《素问》,相传上古黄帝所作,不确。据考,该书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大约是历代流传增广篇目,于战国时期前后方被整理成一书。汉魏以后,传本颇多,篇目有异。《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无《素问》之名。《素问》之称始见于东汉张机《伤寒论》一书所引。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谓《针经》、《素问》各九卷,皆为内经,恰合于汉志所载十八篇之数。《素问》始存录于《隋书·经籍志》,全元起注本仅存八卷,其第七卷已佚。王冰自谓以所得之旧藏本补入(即今所见通行本之第十九卷至第二十二卷中大论七篇),计得八十一篇,重新编定为二十四卷。王注态度谨严,凡所加字,皆用朱笔书写,以区别于原文,使之不致杂糅。每篇之后,皆注明全元起本第几字,故虽经重行编次,而后人循此犹可考见旧貌。王氏又能表达自己创见,阐秘发微,遂开明代薛己等人探本命门之一派先河。《黄帝内经素问》为中华最早医学典籍之一。该书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人体保健卫生知识,且有中医医理药理之阐述,又涉及古人对自然规律之认识,及对哲学思想之阐发。全书充满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病理、病因、病状及临床诊断、治疗原则,对药物性味功效、配伍处方,对针灸之方、养生之道等,均有详细论证,为中医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则学、方剂学、药理学及针灸学等各方面中医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书中还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古代医学资料。该书在医学上固然对后世产生巨大深远之影响,且在哲学史上亦有一定地位。后世传本多据宋林亿等校本刊刻。林亿校王氏本刊错字六千余个,增注文二千余条,题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有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德翻刻宋本,善本,分藏于北京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元读书堂刊巾箱本,金刊本(残卷)。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顾从德翻宋刻本影印出版,1963年重印。

猜你喜欢

  • 怀杜吟草帖

    四卷。清陈钟麟(生卒年不详)撰。陈钟麟,字厚甫,生平里贯不详。陈钟麟以杜诗为题,作帖体诗二百余首,用小楷分缮为四册。其第一册为“乙未春课,四月初十日书毕”;第二册为“乙未春课,四月二十五日书毕”;第三

  • 卢本经典释文校记

    一卷。钱馥(生卒年不详)撰。钱馥字广伯,号幔亭,又号绿窗,浙江海宁人,诸生。幼读张履祥《杨园集》,服膺之。性通敏,凡传注伪文疑义,一经寻索,必得其解。深受卢文弨、钱大昕器重。有诗文杂著数种,著作有《小

  • 安分斋集

    十卷。明郑本忠(?-1403)撰。郑本忠,字亦本忠,自号安分生,浙江县(今宁波市)人,生年不详。忠少既笃学,益务综览,涵濡渟蓄。明洪武六年(1373)举明经,不起,后经本县教谕赵思盛推荐授昌国训导,不

  • 介塘文略

    一卷。明王相(?~1524)撰。王相,字懋卿,号介塘,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嘉靖初,因争大礼廷杖,创重而卒。事迹附见《明史·王思传》。此集杂文十八篇,多酬赠之

  • 春秋三传会纂旁训

    十二卷。清屠用丰撰。用丰,考感(今湖北孝感)人。该书综合《春秋》三传,加以折衷,并略加训释,附在旁边。有清嘉庆戊辰(1808)卧云堂刊本。

  • 周易玩辞

    一卷。清王景贤著。王景贤字子希,号希齐。福建闽县人。道光举人。作者平生服膺理学,故其易说多以朱子为宗。全书按上下经六十四卦的次序,逐条论列,不章解句释,于每一卦下作略说一篇,敷陈大义而已。其目的不在于

  • 仪顾堂集

    二十卷。清陆心源(1834-1894)撰。陆心源,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吴兴人。咸丰举人,累官福建盐运使。心源一生藏书甚富,是近代著名藏书家。其藏书处有“皕家楼”,“守先阁”、“十万卷楼”

  • 伤寒总病论

    六卷。宋庞安时(1042-?)撰。庞安时,字安常,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随父学医,博览《素问》、《难经》、《灵枢经》、《甲乙经》等书,尤精于《伤寒论》。庞安时多才多艺,曾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

  • 古韵总论

    一卷。清江有诰撰。江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是书杂论考订古韵之方法并以顾炎武、段玉裁、孔广森诸家之说加以辨证。大略前一部分侧重议论古书用韵之例及双声叠韵等说;后一部分侧重订正诸家失误。江氏归纳之韵例有

  • 朝鲜史略

    六卷。撰者不详。一名《东国史略》。明朝鲜人所记载其国治乱兴废之事。始于檀君,终于高丽恭让王王瑶。记载在新罗朴氏以前的史事比较简略,而自高丽王建以后则都编年纪载,事迹颇为详备。其中也附有史臣论断及历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