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也先

也先

读音:Yěxiān

【源】 非汉族姓,见《姓乛》(17,62)。一说,明时北方瓦剌部可汗也先之后(91)。【变】 一作〔野仙〕(17,62)。【人】 野仙普化,曾任四川廉访使,见《元史》(17,62)。【它】 也先(Esen)为元蒙古人名的组成部分(399)。疑“也先”非姓。


历史上蒙古族姓氏。《姓氏词典》 引 《元史》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亦收,其注云: “明代瓦剌部首领也先之后。” (按: 瓦剌,明代指我国西蒙古各部,清代叫卫拉特或额鲁特,居住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包括今新疆北部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的广大地区。十五世纪时曾一度统一蒙古各部,也先部或有以部为氏者,然元代即有也先氏,故也先部不自明始。)

一作 “也鲜”。

元代有也先·忽都。

猜你喜欢

  • 读音:Zǔ祖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子姓,为商汤后裔。殷商王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后人便以祖上庙号为姓氏。二是取祖子为姓氏,源于商代的两位大臣祖己、祖尹。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

  • 東宫

    读音:Dōnggōng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姓纂》: 齐大夫得臣之后。得臣居东宫,故后以为氏。” 得臣,春秋齐庄公之子。东宫氏当系出姜姓,“以地为

  • 伯昬

    读音:Bómín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列御寇友有伯昬瞀人。见《列子》。” (按: 伯昬,或作“伯昏”,盖因昬、昏形近而讹); 又,瞀人,或作“无人”。

  • 读音:pí【源】 ①相传黄帝之任姓子之裔封于郫(故城在今四川郫县),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考》(17,60)。②郫,春秋时晋邑(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120里之郫亭),大夫食采于此,后因以为氏(7,17,2

  • 读音:yǐ【源】 ①源自子姓。殷汤字天乙,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6,7,12)。②襄阳乙氏出自春秋时北狄(12)。③河南乙氏由北魏时乙弗氏所改(6,7,12)。④赐姓。五代时后唐明宗赐奚王之副使格斯齐宜

  • 子泉

    读音:zǐ quán齐顷公之子,公子湫,字子泉之后。(见《万姓统谱》)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姜姓。《世本》: 齐顷公之子公子湫字子泉之后; 又,子泉捷,齐大夫,见

  • 读音:zhì【源】 春秋时晋荀林父之弟荀首,别食于知邑,以邑为氏(60,62)。亦见《姓苑》(24)。【变】 一作智(21,60)。【布】 四川成都、北京(91)、台湾台中(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一郍蔞

    读音:Yī'nālóu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 《魏书·官氏志》 云: “一郍蒌氏,后改为蒌氏。”(按: 郍,即 “那”之异体。一郍蒌,即一那蒌氏,亦即壹那蒌氏,又

  • 門尹

    读音:Ményǐn【源】 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见《庄子》。门尹氏始此(17,60)。【变】 一作〔门伊〕(15,63)。【人】 门尹般,般一作班,春秋时宋大夫(6,11,12,17)。门尹沮渠,春秋时

  • 曼丘

    读音:màn qiū【源】 或为贯丘所改(60,61)。一说,曼丘、母丘本一姓,音变为二氏(7,11,17,21)。【变】 一作〔曼邱〕(6,17)。【人】 曼丘不译,春秋时齐人(6,21)。曼丘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