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Ésān【源】 西夏人姓(95)。
读音:Gōngsūn【源】 ①相传神农同母之弟勗,嗣少典(黄帝之父)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氏,盖轩辕帝(即黄帝)初姓公孙,后改姬姓,见《路史》(60,62)。 ②春秋时诸侯之孙皆为公孙,后亦有以为
读音:Miǎo【源】 系自姬姓。吴王支庶之后(8,17,62)。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据《宋史》亦收,未详其源。宋代有邈奔。
读音:Duōlán【源】 代北姓。北魏时多兰部大人,以部为氏(7,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后魏初多兰部大人,因氏焉。”此当以部为氏。
读音:róng chūn见《姓苑》。《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后魏代北有“茙眷” 氏。疑此之“茙春”当为“茙眷”之讹。盖春与眷形相似而讹误。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Tǎ’ē’rìtǔ/Tararitu【综】 蒙古族姓。塔阿日土,蒙语意为有囊者,内蒙古巴林右旗东部地区有此姓(384)。
读音:Piāojiā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萨穆占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刘庆华《满族姓氏录》作“瓢佳”。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Gàn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盱” 引《万姓统谱》云: “盱,从目从于,音 ‘于’; 一云从目从干,音 ‘幹 (干)’,当更考之。” (按: 盰、盱形近而讹,莫辨真伪,
读音:Jù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óudàlì【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以部为姓(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