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烈
【源】 凯烈即克烈之异译,清时称喀喇,为部落名,其先为汉时高车部人。以部为姓(23)。【变】 ①亦作克烈(79)。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喀喇(24)。 ②元时冀宁路达鲁花赤阿思兰,凯烈氏,子孙因其名有兰字,遂以兰为氏(57)。【人】 诸都剌(亦作暗都剌、温都尔),凯烈(一作喀喇)氏,元至顺中累迁襄阳路达鲁花赤,元统初官益都路总管(24,57,61,399)。
《姓氏词典》 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益都路总管谙都刺,姓此氏。”
【源】 凯烈即克烈之异译,清时称喀喇,为部落名,其先为汉时高车部人。以部为姓(23)。【变】 ①亦作克烈(79)。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喀喇(24)。 ②元时冀宁路达鲁花赤阿思兰,凯烈氏,子孙因其名有兰字,遂以兰为氏(57)。【人】 诸都剌(亦作暗都剌、温都尔),凯烈(一作喀喇)氏,元至顺中累迁襄阳路达鲁花赤,元统初官益都路总管(24,57,61,399)。
《姓氏词典》 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益都路总管谙都刺,姓此氏。”
读音:Hǎilāsū【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海拉苏(23,63,180,260),当以地为氏(23)。②今蒙古族姓。亦作〔海剌苏〕(384)。【变】 ①清正蓝旗满洲马甲福论泰之妻为海拉孙氏(260
读音:Bāyǎtè蒙古族姓氏。本部落名,或以部为氏,后或改单姓“巴”。盖取巴雅特氏之首音谐“巴” 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
读音:Kěnqú【源】 彝族姓。属阿某斯都家支(375)。
读音:Jiē【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安徽淮南(362)、台湾宜兰、花莲、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中国姓氏大全》 亦
读音:Jíwǔ【综】 彝族姓。居四川德昌,汉姓为宋(333)。
读音:Éěr纳西族姓氏。本家名,或以代姓,后改为单姓“旺”。见 《中国人的姓名·纳西族》。
读音:Hánjílì【综】 辽宁沈阳锡伯族姓,汉姓为韩(433)。
读音:Luòwǔ【源】 彝族姓(375)。
读音:Wòlèhūnè【源】斡勒忽讷,亦译作〔斡勒忽讷惕〕,为蒙古迭儿列斤部之一支,与乞颜孛儿只斤氏世代通婚(397)。以部为氏。【人】月伦,斡勒忽讷氏,成吉思汗之母,助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斡剌儿古
读音:Nàhǎt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郭啰罗沟(23,63,180,260)。源自金时女真人纳合氏(23)。【变】 清驻防索伦镶白旗(260)、满洲镶黄旗(259)中均有纳喀塔氏,〔纳喀塔〕似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