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uō

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二是蜀郡有卓氏,原本为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冶铁致富。三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土家族、满族、壮族、高山族均有此姓。

卓姓发源于战国时的楚国,秦破赵后,迁卓氏于蜀之临邛(今四川邛崃),其后人冶铁致富,富至奴仆千人。秦汉时期,除蜀之临邛有卓氏外,卓滑之后亦北迁于河南南阳与山西离石一带,后形成卓姓南阳郡望与西河郡望。三国时卓姓已繁衍于长江以南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南方地区。东晋时,卓姓南迁至广东。唐末五代时期,卓姓再次大规模南迁至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宋代时,卓姓主要以南方为聚居地,分布于今浙江、福建、四川、江苏、广东等地。明初,山西卓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两湖之卓姓入填今四川、重庆。历明清两代,卓姓远迁至云南、贵州、台湾、甘肃,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并有卓姓远播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现今卓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为多。

卓姓历史人物有卓王孙,西汉人,为临邛巨富。其女卓文君,貌美多才,好音律,善鼓琴,寡居家中,与司马相如一见倾心,演绎出涤器于市、当垆卖酒的故事。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卓茂,西汉人,出身显宦家庭,其祖、父都做过高官。卓茂师从鲁国人江翁学习“鲁诗”,深得其精髓,人称其为“通儒”。

卓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七十七位。


【源】①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见《战国策》(60,62)。②蜀郡卓氏,原本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铁冶至富(6,12,21)。③台湾土著(65)、黎族均有此姓。【望】 西河、南阳(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5%。尤以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3省卓姓约占全国汉族卓姓人口66%。【人】 卓文君,汉时蜀郡临邛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沈阳、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藏、土家等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 《战国策》 注云: “楚大夫卓滑之后,望出西河。”②郑樵据《史记》注称: “蜀郡卓氏,本赵人,以铁冶致富,徙临邛。” 此当与楚之卓氏不同源。③又,《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载: 松赞干布时有卓氏(族),常与王族姻亲,此则以族为氏。

汉代有卓王孙,临邛人,巨富,其女卓文君; 后汉有卓茂,南阳宛人,官太傅; 宋代有卓立; 明代有卓迪,奉化人。

猜你喜欢

  • 读音:Pó历史上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俗作 ‘繁’,俗形行而本形废。《集韵》,‘緐’,姓也。”《姓氏词典》称: “系繁姓分族。”亦一家之言也。

  • 读音:jié仓颉之后。颉卫古贤人。(见《尚友录》)郑公族后有颉氏。(见《路史》)

  • 英特依

    读音:Yīngtèyī【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有英特依氏(256)。又,驻防杭州满洲八旗有英特伊氏(256),〔英特伊〕似即英特依之异译。

  • 读音:yǎn【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仲衍之后,见《风俗通》(1,12,15,17,60)。亦见《姓苑》(7,9,21)和《广韵》(11,239)。【望】 睢阳(17,60,418)。【布】 山东

  • 華力提

    读音:Huálìtí【综】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华拉斯哈拉,汉姓有胡、康(189)。达斡尔族姓氏。系出胡尔拉特“哈拉”,后改单姓“胡”,盖取其哈拉“胡尔拉特”之首音谐“胡”字而得。见《中国人

  • 瑚雅拉

    读音:Húyǎlā【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乌拉、乌苏哩、沈阳等地(23,63,180,260)。 【变】一作〔胡雅拉〕(18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乌拉、乌苏哩、沈阳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 读音:sòng见《姓苑》。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音“容”。《汉书·儒林传》: “鲁徐生善为 ‘颂’。” 颂与容同,谓善为礼容也,其子孙以为氏。一音sòng,为现行姓氏。

  • 读音:Què【源】 晋、魏时三城胡酋之姓,见《魏书》(60,62)。【布】 四川安县有此姓(322)。【人】 鹊子相,北魏始光年间胡酋(24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

  • 烏素爾

    读音:Wūsù’ěr【综】 清满洲人姓。乌素尔多隆武,清满洲镶白旗人,由笔帖式补骁骑校,累擢协领(72)。

  • 納囊

    读音:Nà’náng历史上藏族姓氏。本氏族名,或以(氏)族为姓。时有赞普之妃,在其名字之前,“习惯加上姓氏,如纳康妃喜登”,喜登为名,“纳康”为氏族名,亦即姓氏,一作“纳南”。见《中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