厹猶
《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其注云: “即仇繇氏。” 《汉语大字典》 作 “九由”,其注云: “春秋时国名,在今山西阳泉市。或作 ‘仇由’、‘仇犹’、 ‘繇’。 此当 ‘以国为氏’。”
《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其注云: “即仇繇氏。” 《汉语大字典》 作 “九由”,其注云: “春秋时国名,在今山西阳泉市。或作 ‘仇由’、‘仇犹’、 ‘繇’。 此当 ‘以国为氏’。”
读音:Nánróng【源】 古有善曝背于南荣者,献之于君,其后为氏(7,60)。【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南荣趎,庚桑楚(老子弟子)弟子,见《庄子》(17,21)。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市有分
读音:Cóng从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为改姓。东周平王封少子精英于枞国,在今安徽桐城东南,称枞侯。其后代就以枞为氏。汉以后,去木旁为从氏。二是源自汉代将军从公,其后人以祖字为姓氏。从姓较为少
读音:Xìng《姓氏词典》 引 《五万元音》 收载,未详其源。“莕”,乃“荇”之异体字。水草名。《诗·关雎》: “参差荇菜”,或以为姓。莕,或为荇姓之分族。
读音:Tiào【源】 见《集韵》(86)、《中日姓氏汇编》(40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集韵》云: “粜”,姓也。晋有粜茷。一作“籴茷。”
读音:chōu【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郤步豹之子食采于犨(故城在今河南鲁山东南50里),称郤犨,其后以地为氏,见《姓苑》(6,7,12,15,17)。【变】 亦作州(60)、〔犫〕(11,60)
读音:qīng【源】 ①战国时赵相虞卿之后,见《风俗通》(1,7,17,60)。②周宣王时仲山甫食采于樊,封爵为侯,为周卿士,其后因以为氏,见《姓源》(17,62)。③项羽之将卿子将军宋义之后(7,1
读音:Xīlìyīn【源】 南北朝时为今新疆或中亚一带民族的姓氏,见《南齐书》(425)。
读音:Zhuó/Jwo【综】 白族姓。以虎为原始图腾的云南白族有以着为姓者(138)。
读音:Púhóu【源】黄帝之子少昊之裔有蒲侯氏,见《路史》(17,60)。一说,春秋时鲁襄公与莒子遇于蒲侯氏,见《左传》,杜预注,蒲侯,邑名,盖以邑为氏(1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读音:Jièdiān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