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òu

后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源于共工氏。二是以封邑为姓氏,鲁公族有后姓。

后姓发源于山东。如今,四川、甘肃、湖南、安徽等地均有后姓人居住。在古代,掌管土地事务的官名为后土,后土在夏、商、周三代以后被尊为土神、社神。

后姓历史人物有后苍,汉代学者。宣帝时,官至少府,精通《诗经》《礼记》,以《礼记》教戴德、戴圣、庆普,所以《礼记》才有大戴、小戴之学。

后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九十八位。


【源】 ①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为黄帝时后土(官名,古时主土之官),自三代(即夏、商、周)以来,祀为社神(土地神),子孙以后以为氏,见《风俗通》(1,7,21,60)。②春秋时鲁孝公子之子公子巩封于郈(故治在今山东东平东),其后以邑为氏,后又去邑为后氏(17,60,89)。③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后氏,见《路史》(17,62)。④清时甘肃土司有后氏,得姓于明朝(72)。【变】 与郈、厚均通(60,62)。【望】 东海(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后处,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弟子,字子里(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武昌,云南之河口等地有分布。汉族、彝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上声”部。《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注引《风俗通》 云: “共工氏之子句龙为后土。自三代以来,祀为社神,子孙以 ‘后’ 为氏。” ②其注引 《潜夫论》 云: “鲁之公族有后氏。”则此当系出姬姓。③又,“与 ‘郈’、‘厚’ 均通。”望出东海。

春秋时齐有后处,孔子弟子; 后汉有后苍; 唐代有后斥奴; 明代有后能,镇守岷州。

猜你喜欢

  • 阿蘇

    读音:Āsū【综】 ①金时女真人姓阿速氏,清时改译为阿苏。正白旗满洲马甲伍三泰之妻为阿苏氏(260)。又,清正白旗蒙古马甲六十之妻为阿素氏(260),〔阿素〕似即阿苏之异译。 ②四川雷波上田

  • 读音:Wǔ/Wuu【综】 源出不详。甘肃临泽有此姓(352)。

  • 憲丘

    读音:Xiànqiū【源】 宪丘,地名,以所居地为氏(60,62,63)。【变】 一作献丘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即献丘,以所居之地为氏。”

  • 读音:Péi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临汾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chàng畅出姜姓,齐后。(见《风俗通》)畅氏出齐,唐有畅当。(见《陈留风俗传》)▲<汉>畅曾,曾撰《水德经》。<唐>畅璀,河东人,户部尚书。<元>畅师文,南

  • 蓝尹

    读音:lán yǐn楚大夫蓝尹亹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以氏》)

  • 萬砐于

    读音:Wànniǔyú/Wanniuyu【源】 ①远祖之在幽州者,世首部落,阴山之北,有山号万纽于者。奕叶居之,遂以为氏,见《于烈碑》(60,70)。据此,此族原居内蒙古阴山之北万纽于山,因山为部,复

  • 布雅穆齊

    读音:Bùyǎmùqí【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噶哈里、吉阳、黑龙江等地(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阎氏(180)。②清满洲镶黄旗中有布雅穆奇氏(259),镶黄旗满洲马甲贝色

  • 失里

    读音:Shīlǐ《姓氏词典》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唐有失里·忙伽罗;元有失里·门。”未详其源。

  • 舍爾諾囉雅蘇

    读音:Shè’ěrnuòluōyǎs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一作〔赦尔诺络雅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