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
【源】 明太祖朱洪武改有姓为宥,见《正字通》(24,60,62)。【布】 明时徐州有此姓(24,62)。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明滁州宥氏,本姓 ‘有’,有若之后,太祖加 ‘宀’改为宥氏。” 《正字通》亦载: “明洪武时有有日兴,上加宀,赐姓宥,为宥姓之始。”此为有姓所改。
【源】 明太祖朱洪武改有姓为宥,见《正字通》(24,60,62)。【布】 明时徐州有此姓(24,62)。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明滁州宥氏,本姓 ‘有’,有若之后,太祖加 ‘宀’改为宥氏。” 《正字通》亦载: “明洪武时有有日兴,上加宀,赐姓宥,为宥姓之始。”此为有姓所改。
读音:Tègéěr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辽(契丹)部落名,后入金,遂以部为氏。金灭,遂入元。《元史·列传》有舒穆噜爱新,即姓特格尔氏。
读音:Cā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松阿里河、松花江等地(23,63、180)。【人】 仓佳噶布硕,清镶蓝旗人,世居松阿里河,崇德中从征明阵亡,赠佐领(23)。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
读音:Guān【音】 又音Guàn(17)。【源】 系自姒姓。夏王启之庶子五人,食邑于观(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五观之后为诸侯,有罪,夏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7,9,12,15,17)。【望】 魏郡(
读音:jiā pǔ周有家仆徒,为晋大夫。(见《左传》)家仆徒,晋大夫。(见《万姓统谱》)
读音:bó hūn【综】 《列子》列御寇之友有伯昏无人(一作伯昏瞀人)(6,7,21)。亦作〔伯昬〕(11,12,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俱载,未详其源。《庄子》、
读音:Tǎo【源】 契丹人姓(60,62)。【布】 北京通县、江西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契丹酋帅姓。”
读音:Gōng'èlǐ【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松花江(23,63,180,260)。【变】 亦作〔公鄂里〕(180)、〔公鄂理〕(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松花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
读音:zuǒ xíng【源】 春秋时晋大夫先蔑为左行(左行为官名,三行官之一),其后以官为氏,见《风俗通》(7,9,17)。【人】 左行恢,汉时御史(7,9,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读音:Wèi chí尉迟姓为南北朝时北方鲜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尉迟姓发源于北方,望族居于山西太原。尉迟姓历史人物有尉迟迥,北周大臣。北周孝闵帝时,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驻益州。他素有大志,乐善好
读音:Yùsī《姓氏词典》引 《新唐书》收载,其注称: “唐有饫斯达干。”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