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ián

廉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颛顼之孙秦大廉之后,以祖父字为氏。二是以官名为姓氏。元时,布鲁海牙拜廉访使,奉命之日,正值其儿子出生,喜曰:“吾闻古以官为姓,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故子孙皆姓廉。

先秦时廉姓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等地。廉颇子孙进入了山西,逐渐兴旺发达,发展壮大为廉姓河东郡望。西汉时右将军廉褒子落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其孙显达。廉姓最迟在西汉时已落籍今江苏省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廉姓逐渐播迁今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同时北方廉姓分布到黄河中下游各省及湖北、湖南以及其他江南地区。唐宋时,廉姓播迁到四川、重庆等地,宋元时期,福建、广东有已有廉姓居住。明初,山西廉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甘肃、宁夏、陕西、北京、天津等地。明中叶以后,廉姓入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廉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如今,廉姓尤以河南等省为多。

廉姓历史人物有廉颇,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英勇善战,一生战功显赫。曾对蔺相如位居己之上不服,后负荆请罪,结成生死之交,协力抗秦,传为美谈。廉希宪,元臣。通儒典,好经史,世人称之为“廉孟子”,又善弓箭,文武双全。

廉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六十六位。


【源】 ①颛顼之孙秦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6,12,17,60)。②飞廉之后,见《姓源》(17,63)。飞廉一作蜚廉,商纣王之谀臣,矫捷善走。③元时廉希宪,系畏吾人布鲁海牙之子,字公亮。初,布鲁海牙拜廉访使,奉命之日,希宪适生,喜曰:“吾闻古以官为姓,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故子孙皆姓廉(13,17,23,62)。④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东(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廉姓人口77%。【人】 廉洁,孔子弟子,春秋时卫人(11,21)。廉颇,战国时赵国良将,惠文王时拜为上卿(6,12,17)。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吉林之乾安,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鱼台、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颛帝曾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按:“古者帝王犹以名行,况臣下乎?此以名为氏。然以名字为氏者起于商周之世。今此廉氏,未有所征,且从大廉之号焉。”) ②或为元代回族之姓。《续通志·氏族略·元·以姓为氏》: “博罗哈雅,辉和尔人 (按: 即回回人),拜廉使,命下之日,子希宪适生。喜曰:‘吾闻古以官为氏,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 故子孙皆姓廉氏。”“博罗哈雅”,或译作“布鲁海牙”。

春秋时卫有廉洁; 战国时赵有廉颇; 汉代有廉公谔,堂邑人,莱芜令; 宋代有廉布,山阳人,武学博士。

猜你喜欢

  • 鬭穀

    读音:Dòugǔ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楚斗谷於菟(dòugǔwūtú)之后。”参见“鬥”、 “鬭”条。 又: 穀, 《续通志·氏族略》 作“谷”。

  • 司鸿

    读音:sī hóng古有司鸿苟、为古司鸿祀者之后。(见《风俗通》)。

  • 读音:Shēn【源】 见《名贤氏族言行稿》(10,63)、《古今姓氏书辨证》(7)。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太平图话姓氏综》注云:“‘陆终之后。’ 系参姓分族。葠,古参字,陆终第二

  • 珠爾蘇

    读音:Zhūěrsū【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安褚拉库(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安褚拉库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也密力

    读音:Yěmìlì《姓氏词典》 引 《明史》 收载,“明有也密力·火者。” 未详其源。

  • 劉關

    读音:Liúguān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寿阳县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Shén【综】 源出不详。四川安县(322)、武胜(321)、河北三河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宜丰有分布。此姓系宜丰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赫書

    读音:Hèshū【源】清满洲八旗姓。原为金时人姓(23)。凡二派,出叶赫、吉林乌拉等地(23,63,180,260)。【变】清宗室觉罗广德之妻为和舍氏(260),〔和舍〕似即赫书之异译。历史上少数民族

  • 白石

    读音:Báishí【综】 《神仙传》有白石生,中黄大夫之弟子,常煮白石为粮(6,7,12)。张澍按:白石非复姓(26)。今姑录此以备考。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以事为氏”

  • 谷會

    读音:Gǔhuì【源】 代北人姓(27,60),源出昌黎鲜卑人(242)。【变】 后改为谷氏,见《魏书·官氏志》(12,27,60)。【人】 谷会归,东晋末慕容农之部将(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