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也
【源】 北魏时代北复姓。其先出自铁勒斛律部,后降蠕蠕。拔也稽余裔入归北魏,遂以部名拔也为姓(27,242)。【变】至隋时改称拔曳固(60)。【人】拔也恶蚝,北周时夏州刺史,后镇秦州(17,21,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与斛律同祖,为拔也部,因氏焉。”《姓氏考略》注云: “回纥姓。一作拔野古,亦曰拔野固、拔曳固。居碛北,在仆固东,与斛律同祖,号拔也部,后改斛律为拔也氏。”
【源】 北魏时代北复姓。其先出自铁勒斛律部,后降蠕蠕。拔也稽余裔入归北魏,遂以部名拔也为姓(27,242)。【变】至隋时改称拔曳固(60)。【人】拔也恶蚝,北周时夏州刺史,后镇秦州(17,21,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与斛律同祖,为拔也部,因氏焉。”《姓氏考略》注云: “回纥姓。一作拔野古,亦曰拔野固、拔曳固。居碛北,在仆固东,与斛律同祖,号拔也部,后改斛律为拔也氏。”
读音:Fōudì/Puti【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时有不苐氏,见《潜夫论》(12,80)。【变】 亦作〔不弟(22,63),或〔不第〕(7,21,60)。
读音:Yǒuxióng【源】 黄帝开国于有熊(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因以为氏,见《姓源》(15,17)。 【望】高阳(17,418)。《姓氏词典》收载,其引 《姓源韵谱》 注云:“以地名为姓氏。‘黄
读音:Wǎlì塔塔尔族姓氏。本部落名,或为其曾祖名,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塔塔尔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Xiān【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又,古有善御者纤阿,其后有纤氏(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典》 注引 《希
读音:Wēngǔsū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变】 ①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温都逊〕(24)。②疑即乌古孙氏(71)。【望】 广平(71)。
读音:Tǎěrhú’nǔt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鲁伦(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噜伦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Mò墨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源自炎帝后裔墨如之后。二是改姓。由商代孤竹君后代墨胎氏改姓而来。三是春秋宋成公有子墨台,其后人以先祖字为姓。墨姓如今在山西、山东、河南、甘肃、安徽等地有少量
读音:Chénɡ/Chernɡ【源】 见《万姓统谱》(15)。【人】 枨锦,明时河南郸县人,永乐中江苏句容县训导(15,21,24)。
读音:Xiānglì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中国姓氏大全》 引 《新编千家姓》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现代罕见复姓”,未详其源。或音xiànglìng。
读音:Róngjū/Jungchu【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