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也
【源】 北魏时代北复姓。其先出自铁勒斛律部,后降蠕蠕。拔也稽余裔入归北魏,遂以部名拔也为姓(27,242)。【变】至隋时改称拔曳固(60)。【人】拔也恶蚝,北周时夏州刺史,后镇秦州(17,21,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与斛律同祖,为拔也部,因氏焉。”《姓氏考略》注云: “回纥姓。一作拔野古,亦曰拔野固、拔曳固。居碛北,在仆固东,与斛律同祖,号拔也部,后改斛律为拔也氏。”
【源】 北魏时代北复姓。其先出自铁勒斛律部,后降蠕蠕。拔也稽余裔入归北魏,遂以部名拔也为姓(27,242)。【变】至隋时改称拔曳固(60)。【人】拔也恶蚝,北周时夏州刺史,后镇秦州(17,21,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与斛律同祖,为拔也部,因氏焉。”《姓氏考略》注云: “回纥姓。一作拔野古,亦曰拔野固、拔曳固。居碛北,在仆固东,与斛律同祖,号拔也部,后改斛律为拔也氏。”
读音:Chóu【源】 ①殷商时侯国,锡畴国之后,见《姓源》(17)。②周时诸侯国挚、畴为商时左相奚仲之裔仲虺之后,其后有畴氏,见《风俗通》(1,6,7,17,21)、《国语》(60,62)。③春秋时
读音:liú飗叔安之后有飗氏。(见《路史》)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收载,其注引宋·罗泌《路史》云: “高阳氏之后有飗氏、飂氏。”飗,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之唐河县南, 乃己姓之国。故飗氏亦
读音:Shǐwéi【源】 豕韦,陶唐氏之后小国,彭姓。大彭之孙元哲封于豕韦,为商伯。刘累更封其地,承其国为豕韦氏,见《路史》(4,11,17,60)。豕韦,春秋时卫地,故城在今河南渭县东南。历史上罕见
读音:Fěi【源】 见《玉棠字汇》(63)。《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ēsōng佤族姓氏。今云南之西盟有分布,本家族名,以为氏。《中国人的姓名·佤族》 有载,未道其详。
读音:Lǎbēi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原意指“太阳”,以之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
读音:Rùn【综】同闰。台湾分闰、閠为两姓。台湾南投有此姓(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甘肃之舟曲等地有分布。此姓系韩城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闰,或同“闰”,与闰
读音:Yánjiā【综】 清正蓝旗满州护军达尔吉之妻为阎佳氏(260)。
读音:Mùjiǎn【综】 非汉族姓。见《姓苑》(17,62)。《姓氏词典》 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或作“沐简”。《姓氏考略》 注“沐蘭 (兰)”而引 《姓苑》云: “‘今任城人有此姓。’
读音:Jìmào【综】 田婴臣有剂貌辨,见《吕氏春秋》(17,62,63)。后改为剂氏(11,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引 《吕氏春秋》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