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曳固
【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其第四姓为拔曳固氏(17,60,62)。其先为拔也部(60)。【变】亦作〔拔野古〕、〔拔野固〕(17,60)。
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唐书》 云: “回纥九姓,四曰拔曳固氏,亦作拔野古、拔野固、拔也。” 详见 “拔也” 条。又,《姓氏词典》亦注:“又作拔野古、拔野固、拔也古,为中国古民族铁勒诸部之一,唐天宝以后居回纥,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者。”
【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其第四姓为拔曳固氏(17,60,62)。其先为拔也部(60)。【变】亦作〔拔野古〕、〔拔野固〕(17,60)。
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唐书》 云: “回纥九姓,四曰拔曳固氏,亦作拔野古、拔野固、拔也。” 详见 “拔也” 条。又,《姓氏词典》亦注:“又作拔野古、拔野固、拔也古,为中国古民族铁勒诸部之一,唐天宝以后居回纥,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者。”
读音:Zhēn【源】 即鍼姓,后人改鍼为针(60,62)。【布】 台湾花莲(64)、陕西、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针惠,明时山东济宁人,隆庆庚午举人,任扬州如皋县知县(15,21,24)。现行较罕见
读音:Húwú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妫姓。齐宣王封母弟於毋乡,其乡本胡国,因曰胡毋氏。”一作“胡母”,或音húmǔ。宋代有胡毋·颢。
读音:Lí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68,261)、浙江慈利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Zésāng藏族 “姓氏”,今四川之理塘有分布。此“姓” 系理塘县公安局提供。藏俗农历初三出生的人,常取此以为名,而成“泽桑× ×”,遂或依汉族姓名构造习俗,以 “泽桑” 为姓,“×
读音:Tuōkùluó【综】 清镶黄旗满洲闲散巴里善之妻为托库罗氏(260)。又,清镶蓝旗满洲领催多尔吉那之妻为托库洛氏(260),〔托库洛〕似即托库罗之异译。
读音:Tīng【源】 见《姓苑》(15,60)。【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阳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初见于 《姓苑》,未详其源。
读音:jīng【源】 皋陶之后有英氏,汉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古时之墨刑,如清时之刺字),后遂以黥为氏(7,12,15,17,60)。【望】 河南(17),淮南(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gōu【音】 句有3音,均为姓,且源出不同,参见句(Gòu)、句(Jù)姓。【源】 ①《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困民之国,句姓(60)。②出自少昊氏,叔子重为句芒木正,世不失职,以官为氏(6,7,1
读音:wā女娲氏之后有娲氏。(见《路史》)
读音:Duò/Dueh,Dwo【综】 源出不详。山东沂水(332)、台湾嘉义(68、261)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