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áo

晁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景王的小儿子王子朝被哥哥周敬王窃取了皇位,为避难逃至楚国。后代遂以王子朝名字的音近字为姓氏,是为晁姓。二也是以祖辈名为姓氏。春秋时蔡国有大夫晁吴,子孙后代遂以晁作为姓氏。

晁姓早期在河南、陕西一带居住。汉唐时期在陕西集聚,并远徙辽宁东部。逐渐形成京兆(今陕西西安)、颍川(今河南许昌)郡望。宋代以后,逐步向大江南北扩展,尤其是在河南、山东有较多分布。

晁姓历史人物有晁错,西汉人,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曾跟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又随伏生研习《尚书》。后晁错为太子(景帝)家令,深受太子信任,号称“智囊”。景帝时为御史大夫,提出削诸侯尊京师的举措: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削藩措施引起了诸侯王的恐慌和不满,吴楚等七国借口要杀掉晁错而起兵叛乱,为平叛,晁错因此被杀。所著政论有《论贵粟疏》等。晁补之,宋朝诗人。济州巨野人,自号归来子。元丰二年进士,善于写文章,与秦观、黄庭坚、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为苏轼所称道。才华出众,好学且不知疲倦,还擅长于书画,其作品深得时人的好评。晁说之,北宋人,元丰年间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一生博览群书,通六经,尤精《易》《春秋》,能诗善词,又擅长于画山水。

晁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七十三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景王之子朝之后,本姓朝,改为晁(12,62)。晁乃古朝字。②春秋时卫大夫史朝之子曰文,文子苟,苟子以王父字为氏。朝通晁,故有晁氏(7,9,12),③鼂亦作晁(21,60)。鼂亦古朝字。④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344)。【望】 京兆、颍川(12,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四川、安徽等省多此姓,二省晁姓约占全国汉族晁姓人口29%。【人】 晁错,汉时颍川人,景帝时为御史大夫(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江西之金溪、崇仁,湖北之芷江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亦作 ‘朝’; 亦作鼂。姬姓。周景王子王子朝之后。朝,亦作 ‘晁’; 一云卫大夫史晁之后,望出颍川、京兆。”

汉代有晁错; 唐代有晁采; 宋代有晁补之; 明代有晁世兴。

猜你喜欢

  • 費連

    读音:Fèilián【综】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费连氏为费氏(7,12,27,44,60)。 【望】河南(7)。 【人】费连少浑,北魏永安中万俟丑奴党,见《周书·李贤传》(27,70,242)。历史上代北

  • 读音:Ōu【源】 ①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乌程(故域在今浙江湖州南20里之故菰城)欧馀山(今升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8,17,60,62)。一说,越王无疆之裔东越王摇,镇守东欧,称

  • 葛德赫

    读音:Gědéhè【综】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葛德赫氏(259)。

  • 读音:Kē【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北京、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 称: “极罕见姓,现代北方有 (此姓)。”

  • 读音:Yuán【源】 系自妫姓。舜后陈胡公满之裔,申公生靖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有辕氏,见《姓苑》(11,12,17,60)。【变】 古时袁、辕、爰均通(21)。亦

  • 浡陽

    读音:Bóyáng【源】 见《中华姓府》(63)。

  • 哈普齊克

    读音:Hàpǔqíkè【综】 清宗室色尔晋之妻为哈普齐克氏(260)。

  • 達卜拖勒

    读音:Dábǔtuōlè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 《瑷珲县志》收载。未详其他。

  • 張若

    读音:Zhāngruò《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收载,未详其源。

  • 逄門

    读音:Páng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本地名,居者或以所居为氏。” ②《荀子·五霸篇》 有 “羿、蠭门”,逄门乃蠭门之省。人名,后羿弟,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