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uì

桂姓的来源主要为改姓,源于姬姓。秦时博士季桢被杀,其弟眭为逃避祸害,即命长子奕改姓桂。

桂姓望族主要居住在天水、燕郡以及幽州。五代时期,为避战乱南渡到广信、上饶等地。明、宋以后,桂姓人家已遍及浙江等沿海地区。

桂姓历史人物有桂万荣,字梦协,慈溪人(今浙江慈溪),南宋著名大臣。庆元年间进士,官余干县尉,抑制豪强而善待百姓。将前人断案的事例编成书,名为《棠阴比事》。该书是继五代和凝编撰的《疑狱集》与宋朝时的郑克编撰的《折狱龟鉴》之后,又一部记述诉讼活动的书。桂德,慈溪人(今浙江慈溪),明朝著名学者。乡贡进士,为包山书院山长。章士诚、方国珍都很赏识他。皇帝经常出御诗考验他的才学,他的对诗工整贴切。皇帝曾夸说:“江南大儒,唯卿一人。”他曾经上书《太平十二策》,皇帝又称他为通儒。逝世后追谥为“文裕”。著有《清溪》《清节》《山西》《老拙》等作品。桂馥,清朝著名训诂学家。自幼博览群书,精通金石篆刻、文字训诂之学,其《说文解字义证》,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相得益彰,为《说文》四大家之一。

桂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零八位。


【源】①古桂国在今湖南桂阳,以国为氏,见《姓源》(17,62)。②系自姬姓。秦时博士季桢为鲁国公族季孙氏之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季桢被杀,弟眭惧祸,即命四子用其名为姓,伯曰桂奕、仲曰昋突、叔曰炅奖、季曰炔奘。居幽州,五代乱,终南渡散居广信等郡,见《宋文宪集》(60,62)。③回族姓(176,380)。 【望】天水、燕郡(17,21,60,418), 【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湖南、安徽等省多此姓,两省桂姓约占全国汉族桂姓人口71%。 【人】桂褒,汉时燕人,扬州刺史(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东平、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峡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桂氏源流,史说纷纭: 《广韵》“后汉太尉 《陈球碑》 有城阳炅横,汉末被诛,有四子: 一姓炅、一姓昋、一姓桂、一姓炔”; 《集韵》 引 《桂氏谱》 曰: “桂贞为秦博士,始皇坑儒,改姓桂,其孙改为炅,弟四子改为炔”; 宋濂《桂氏家乘序》则云: “桂本姬姓,周末有季桢者,为秦博士,被害。弟眭,惧祸,即以其名各命四子为姓。伯曰桂奕、仲曰昋突、叔曰炅奖、季曰炔奘。”仅供参考。

唐代有桂仲武; 宋代有桂万荣,慈溪人,朝散大夫; 明代有桂勇,庆天卫人,右都督; 清代有桂馥,曲阜人,乾隆进士,知永年。

猜你喜欢

  • 蘇都里

    读音:Sūdūlǐ清代满族姓氏。散处黑龙江苏佳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单姓“苏”。见《满族姓氏略》。嘉庆间镶蓝旗蒙古都统苏尔慎,即姓苏都里氏。《中国人名

  • 读音:Sū苏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周武王时期,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二是改姓,北魏跋略氏,改为苏氏。三是少数民族中也有苏氏。苏姓发

  • 瑚爾喀

    读音:Húěrkā《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氏。清顺治时镶蓝旗满州副都统锡纳海,姓此氏。”未详其他。

  • 读音:mò【源】 ①鲜卑族姓(60,62)。②吐蕃人姓(60,61)。亦见《姓苑》(15,21,24)。【布】 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人】 没未央,汉时人,见《印薮》(15,21)。

  • 是云

    读音:shì yún是云氏,改为是氏。西魏有是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北周>是云宝,凉州刺史。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有分布。本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按:《中国姓氏大全》称

  • 读音:Zhuī【源】①殷武丁封季父于河北曼(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境),曰蔓侯,后灭于楚,其后有邓氏、登氏、邓侯氏、养氏、聃氏、骓氏(8,14,21,60)。古有骓国,在楚,《左传》庄公六年,邓侯所谓骓甥是

  • 匠偻

    读音:jiàng lǚ代北姓,后改为偻氏。(见《魏书·官氏志》)

  • 特勒勒

    读音:Tèlèlè【综】 清正白旗蒙古前锋索多乐之妻为特勒勒氏(260)。

  • 扎蘇忒

    读音:Zhásūtè【综】 清正红旗满洲闲散六十一之妻为扎苏忒氏(260)。

  • 且旺

    读音:Qiěwàng《姓氏词典》引《明史》收载并注此音,“明有且旺·失加。”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