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ū

【源】 ①系自嬴姓。秦秋时秦樗里子之后(6,17,60,62)。②樗,树名,或以木为氏,如桐氏、松氏之类(60,62)。【望】 京兆(17,60,418)。【人】 樗本直,明时和曲人,宣德中任陕西合水县学训导(21,24)。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上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①“《姓考》‘秦樗里子之后’。望出京兆。”②“一云以木为氏,如桐氏、松氏之类。”

旧注“秦相樗里疾”。考 《姓谱》 有 “相里” 无“樗里”。杨慎曰: “樗里子疾”,盖 “樗里”,地名,子疾之别号,《统谱》 以樗为姓、里疾为名,误矣。又,战国时秦惠王异母弟名疾(按: 《中国姓氏大全》注作“名痴”,误),居渭南阴乡之樗里,故号樗里子,其后或以地为氏而称樗里氏,或省而为樗氏。郑樵注 “樗里” 云:“亦作樗氏。嬴姓。秦丞相樗里子之后也,名疾,秦惠王弟。”

明代有樗本直 (按 《姓氏词典》 引作 “樗木直”),宣德中合水训导。

猜你喜欢

  • 读音:Pī【源】 商时左相奚仲之裔仲虺之后有伾氏,见《路史》(60,62)。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俱予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仲虺之后有伾氏

  • 柘王

    读音:Zhèwáng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本姓王,乐浪人。远祖罴,后魏伏波将军,镇武川,赐姓柘王氏。”

  • 读音:xī【源】 相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后,见《路史》(17,60,62)。古时“希”、“羲”通用(60)。【望】 平原(17,418)。【布】 安徽淮南(362)、河南汤阴(292)、淮阳(299)、温

  • 读音:Mián【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食采于緜上(故城在今山西介休东南),子孙因邑为氏,见《姓苑》(6,7,12,17,60)。②北魏时蠕蠕人尔緜氏改为緜氏(21,60,70)。 【变】 亦作绵(7,1

  • 读音:Xūn/Shiun,Syu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安徽淮南(362)、上海、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

  • 读音:guì【源】 见《集韵》(63,80)。罕见姓见。《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集韵》云: “眭,姓也。”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音suī。详见 “眭” (suī) 条。

  • 读音:Nī【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江西广丰(328)、广西合山(367),北京、河南义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晋中地区、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

  • 读音:Dòu罕见姓。《汉语大字典》 收载。其注转引《玉篇》云: “鬪。鬪��也, 又姓。”未详其源。 “鬪”为“鬭”之俗体。 故当与鬭姓同, 抑或为鬭氏之分族?

  • 叱吕引

    读音:chì lǚ yǐn【音】 引音辰(70)。【源】 ①代北姓(27,60,70),本出蠕蠕,号俟吕邻,入魏随方音变为叱吕引,或省称叱吕,见《官氏志疏证》。据考,俟吕邻部原出高车,而非出自蠕蠕(2

  • 读音:Shèng【源】①女娲臣圣氏制斑管,见《帝系谱》。圣氏始此(60,63)。②黄帝臣五圣之后(60)。③高阳氏时才子八凯之一隤敳,谥圣,后以谥为氏(7,9,17)。④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有圣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