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ún

【源】 ①太昊(即伏羲)之良佐浑沌之后有浑氏、沌氏、屯氏(8,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偃,其孙为游氏。游氏之孙罕为郑大夫,其子宽,又别为浑氏(7,17,60)。③北魏时鲜卑族吐谷浑氏、谷浑氏后均改为浑氏(6,12,60,70)。④唐时回纥人有浑氏,系出铁勒部九姓中之浑部(70)。一说,出自汉武帝时匈奴浑邪王(湿阴定侯)之裔,随魏南迁河南,因氏(12,17,60)。⑤裕固族姓。亦称克孜勒氏,清末明初始改为浑氏(198)。⑥西夏人姓(24)。【望】 河南(17,418)。【布】 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人】 浑轩,春秋时晋大夫(21)。浑释之,唐时兰州人,世为本州都督,累迁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封宁朔郡王(61)。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临汾、晋城、运城,湖南之冷水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 注 “浑沌” 引 《路史》 云:“浑沌氏,是为浑敦,后有浑氏、沌氏、屯氏。” ②又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战国郑大夫浑罕之子宽,别为浑氏。” (按: 郑樵注: 《左传》 “郑大夫浑罕。”既为 《左传》 所载,当在春秋之际。《辨证》 所谓“战国郑大夫浑宽” 云云,不确。《姓氏词典》 既称“源于游姓”,又谓 “出自姬姓。” 自相矛盾。盖春秋时郑穆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称游氏; 游氏之孙浑罕,生子宽,别为浑氏,此当以名为氏,系出姬姓。) ③郑樵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吐谷浑氏改为浑氏。” ④又据 《唐书·世系表》 云:“出自匈奴浑邪王,随拓跋氏徙河南,因以为氏。” ⑤西夏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辽·属国之姓》载: “夏武功大夫浑进忠; 武节大夫浑光中。”

唐代有浑瑊; 又有浑释之,兰州人,宁朔郡王;五代时有浑解楼。

猜你喜欢

  • 读音:jí【源】 ①古有棘国,阳翟之棘成(故城在今河南巨鹿南7里)为其地,其后以国为氏(17)。②春秋时卫大夫棘子成,其先食邑于棘(或即棘津,故城在今河南延津境),以邑为氏(6,7,11,15,17)

  • 瓦考

    读音:Wǎkǎo景颇族姓氏。后或改为单姓“朱”,——盖“瓦”汉意为“猪”,或取其汉意“猪”之音,谐以同音之汉姓“朱”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 徹葉哷

    读音:Chèyèliè【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宁古塔(23,63,180,260)。 【变】①一作〔彻叶勒〕(180,260)。②清驻防三姓镶白旗中有彻叶尔氏(259,260),〔彻叶尔〕似即彻叶哷之

  • 红阳

    读音:hóng yáng地名,以所封邑为氏。红阳,姓,红阳长。(见《容斋随笔》)红阳城,县西南三十二里,汉县,属南阳郡,有红山在城北,因名。成帝封王立为侯邑。(见《读史方舆纪要》)

  • 思結

    读音:Sījié【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族第六姓是思结氏(17,60,421)。【人】 思结归国,唐时卢山都督,见《唐书·王君奂传》(21)。历史上回纥族姓氏。为回纥九姓之一。《姓氏考略》收载,其据

  • 嵬名

    读音:Wéimíng【源】 嵬名即拓跋,党项八部之一。以部为氏(54)。西夏元昊废唐所赐赵姓,自号嵬名氏,自诩出于鲜卑帝胄(397)。【变】 亦作〔于弥〕、〔乌密〕、〔嵬��

  • 尹文

    读音:yǐn wén【源】 春秋时叶国公子高之子尹文之后,见《路史》(60,62)。【人】 尹文子,战国齐宣王时人,即考成子从之学幻者(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

  • 博和羅

    读音:Bóhé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萨哈禄(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萨哈禄地方,为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Jù/Jiuh,Jyu【源】壉,地名,是以地为姓,见《国立北洋大学校友录》(63)。

  • 延州来

    读音:Yánzhōulái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注“延陵” 曰: “姬姓。吴季札居延陵,因氏焉,亦为延州来氏。” 延州来,吴延陵、州来二邑之省称,以地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