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浙江上虞(279)、江山(325)、广东顺德(363)、江西萍乡(371)、新干(400)、安徽淮南(362)、四川汉源(336)、江苏武进(314)、河北三河(285)、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田林、灌阳,江西之宜丰,山西之太原、晋城及吕梁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浙江上虞(279)、江山(325)、广东顺德(363)、江西萍乡(371)、新干(400)、安徽淮南(362)、四川汉源(336)、江苏武进(314)、河北三河(285)、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田林、灌阳,江西之宜丰,山西之太原、晋城及吕梁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Ēnkūn【综】 景颇族姓。属景颇支系,或作〔恩孔〕,汉姓为李、岳,居云南梁河邦角乡(166,167,168)。景颇族姓氏,乃瓦切娃时二十六大姓之一,为景颇支系。后或改为汉字姓“岳
读音:Fèi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永修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永修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Jù【源】 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剧(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南),因氏焉(6,7,11,17,60)。又,北海郡有剧县,盖其先以县为姓,见《通鉴》(60,62)。【望】 洛阳(17,60,418)。【布
读音:Hètún【源】北魏大统年赐义州刺史侯植为侯伏侯氏,孝武帝时又赐姓贺屯氏,见《周书》(27,60,70)。 【变】亦作〔贺吐〕(27,60)。后魏时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周书》
读音:pú lán后魏内入诸姓之一,后改为仆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Pǔliùrú《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觿》 注云:“即 ‘普六茹’ 氏,北魏时代北姓。”参见“普六茹”条。
读音:Xīwǔ【源】 西夏人姓(95)。
读音:Sōng【源】 见《姓苑》(12,21)。【人】 崧极玄子,见《史记》(15,2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苑》亦收,未详其源。《史记》有崧极元子。
读音:Bālǔlàhū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巴哩勒呼”。
读音:Tuōmó【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八派,出伊巴丹、塔山堡、哈达、黑龙江、叶赫、齐齐哈尔、努克特勤、苏完等(23,63,180,260)。【人】 清镶红旗满洲马甲高礼之妻为托谟氏(260)。清代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