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
【源】 争为古国,见《玉篇》,争氏当以国为氏(60,62)。【人】 争同,汉时人,见《印薮》(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据《玉篇》注云:“国名,争氏当以国为氏。”未道其详。
汉代有争不识、争同。
【源】 争为古国,见《玉篇》,争氏当以国为氏(60,62)。【人】 争同,汉时人,见《印薮》(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据《玉篇》注云:“国名,争氏当以国为氏。”未道其详。
汉代有争不识、争同。
读音:Xǔ许姓来源有三个。一是出自姜姓, 为炎帝的后裔, 以国为氏。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 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分封诸侯, 其中许国是姜姓诸侯国, 其始祖为文叔, 也称为许
读音:Tuōkùluó【综】 清镶黄旗满洲闲散巴里善之妻为托库罗氏(260)。又,清镶蓝旗满洲领催多尔吉那之妻为托库洛氏(260),〔托库洛〕似即托库罗之异译。
读音:Shìjì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亦载,未详其源。
读音:Yānlǐ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奄里”云: “即淹里,本邑名,居其地者以为氏。”
读音:Ní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乌尔锡河、沈阳、杏山等地(23,63,180,260)。【变】 后改为尼氏(18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沈阳、乌尔锡河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
读音:Sūlā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人】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敷喇之妻为苏拉喇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
读音:yuán【源】 ①周文王第十六子封于原(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北),号原伯,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6,9,12,17,60)。②春秋时晋灭原,以封先轸,因号原轸,其后以邑为氏(6,12,17,
读音:Dàzhú《姓氏词典》 引 《南史》收载,其注称: “南北朝有大竺阿珍。” 未详其源。
读音:Gǔlài【综】 系古、赖二姓合成。台湾台北、基隆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
读音:Élíng【源】 女娲氏臣娥陵氏之后,见《姓苑》(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姓氏词典》 据 《姓苑》 亦收,其注云:“以祖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