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特宫之后(7,9,12,17,60)。②东乡族姓。【望】 平昌(17,418),巨鹿(15,21,60)。【变】 一作〔犆〕(17)。【布】 安徽淮南(362)、北京、甘肃积石山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运城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归 “入声”部。《姓氏考略》注云: “晋大夫特宫之后。望出昌平、巨鹿。”《中国姓氏大全》称: “江南多此姓。”
唐代有特庞勒; 金代有特虎雅。
【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特宫之后(7,9,12,17,60)。②东乡族姓。【望】 平昌(17,418),巨鹿(15,21,60)。【变】 一作〔犆〕(17)。【布】 安徽淮南(362)、北京、甘肃积石山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运城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归 “入声”部。《姓氏考略》注云: “晋大夫特宫之后。望出昌平、巨鹿。”《中国姓氏大全》称: “江南多此姓。”
唐代有特庞勒; 金代有特虎雅。
读音:kǔ ché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郤犨为晋大夫,号苦成子,别封于苦(故城在今山西解县东,安邑南),其后遂以为氏(12,17)。【人】 苦成常,战国时人,见《战国策》(11,17)。苦成勃,
读音:wō契丹有窝干,窝即其后,今兰州有此姓。(见《姓氏寻源》)
读音:Huáng/Hwang,Wong,Hong,Hwong,Oei,Oey,Uy,Vong,Bong,Whang,Huag,Hoang,Hung,Hann,Kong,Woo,Wayne,Ng,Hou
读音:Bóěrqí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华擅之妻为博尔季特氏,正黄旗满洲马甲四格之妻为博尔吉特氏,镶黄旗蒙古马甲南太之妻为博尔济忒氏(26
读音:Wūgǔsūn【源】 金时女真人姓。出自辽时女真乌古部,以部为氏(21,60)。【望】 金源(71)。【变】 亦作〔吾古孙〕(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乌古逊)(24)。【人】 乌古孙兀屯
读音:Zǐhán【源】 春秋时齐顷公之子子韩之后,以王父字为氏(4,60,62)。【人】 子韩皙,春秋时人,见《左传》(4,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齐顷
读音:Gǔn/Goen,Gwun【源】苗族姓。今湘西苗族龙姓之支系有鲧等姓(116)。
读音:xī zǐ【源】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釐子观起之后(2,7,12,60)。②系自偃姓。春秋时鲁僖公二年,徐灭釐子,子孙氏焉(6)。【变】一作〔僖子〕(12,21)。【人】釐子班,春秋时楚大夫(7,
读音:Wūsù’ěr【综】 清满洲人姓。乌素尔多隆武,清满洲镶白旗人,由笔帖式补骁骑校,累擢协领(72)。
读音:Yīlālǎ【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正蓝旗中有伊拉喇氏(256)。又,清正黄旗满洲马甲舍神泰之妻为伊拉拉氏,正蓝旗满洲护军富光之妻为伊拉尔氏(260),〔伊拉拉〕、〔伊拉尔〕似均系伊拉喇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