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ǔ

禹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自大禹。二是以国为姓,源自妘姓。春秋时有妘姓诸侯国鄅国,其后代子孙以国为姓,后去邑旁为禹,表示亡国,称禹氏。

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禹姓人分布。

禹姓历史人物有禹之鼎,清画家。尤其擅长画肖像。有《骑牛南还图》《放鹇图》等作品传世。

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零七位。


【源】 ①系自姒姓。夏禹支庶之后,见《风俗通》(1,6,7,9,12)。 ②周时鄅国(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其后以国为氏,后去邑为禹氏(7,15,21,60)。 ③回(176)、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陇西(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人】 禹万诚,宋时常州刺史(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平邑、昌乐,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有分布。汉、回、鲜等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姓姒,夏禹之后也。王僧孺 《百家谱》 云: 兰陵萧道游娶禹氏女; 南唐将禹万诚。望出陇西。” ② 《姓氏考略》 注引 《广韵》云: “鄅子之后,以国为姓,后去 ‘邑’ 为禹。”《姓氏词典》 注“” 引 《姓考》 云: “惠连妘姓之裔,封於鄅,即春秋鄅国,其后为氏。鄅建国於启阳,在今山东临沂县北十五里。则禹或鄅所改,系出妘姓。”

金代有禹显,义胜军节度使; 明代有禹祥,仁寿县知县; 清代有禹之鼎,康熙时名画家。

猜你喜欢

  • 忽辛

    读音:Hūxīn/Quca【综】 蒙古人姓。元时改为忽氏(91)。忽辛系元时回回人名,或以名为氏。

  • 读音:Qìng【源】①汤七佐有庆辅(11)。②系自姜姓。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庆克,为齐大夫,亦谓之庆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6,7,9,12,60)。③系自妫姓。陈桓公五世孙庆虎之后(5,7,17,60)。

  • 读音:Zū【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362)、河南巩县(301)、浙江余姚(389)、萧山(209)、甘肃永昌(392)、台湾花莲、桃园(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山

  • 唐色里

    读音:Tángsèlǐ【综】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威黑讷之妻为唐色里氏(260)。又,清正黄旗满洲马甲忠伊纳之妻为唐色哩氏(260),〔唐色哩〕似即唐色里之异译。

  • 伊年

    读音:Yī'nián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女真黑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Fú宓姓出自上古伏羲氏。在古代,因宓(古音读fú,今多读mì)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其后子孙称宓姓。伏羲,古时候又作宓羲,汉代人伏生,也叫做宓生。宓姓人口稀少。宓姓历史人物有宓妃,

  • 读音:Sù罕见姓氏。《康熙字典》 有载,其注引 《字汇补》云: “姓也。 㓘氏见《广韵》。”(按: 当与 《中文大字典》所收之 “��” 同, 亦作“

  • 贺楼

    读音:hè lóu与“贺娄”同。

  • 別帖里歹

    读音:Biétiélǐ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别帖里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拜托里岱〕(24)。

  • 北门

    读音:běi mén北门氏,《左传》有北门驷;《尸子》有北门子;《庄子》有北门成。(见《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以所居为氏。黄帝臣有北门成,汤佐有北门侧。(见《姓氏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