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ǔ

禹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自大禹。二是以国为姓,源自妘姓。春秋时有妘姓诸侯国鄅国,其后代子孙以国为姓,后去邑旁为禹,表示亡国,称禹氏。

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禹姓人分布。

禹姓历史人物有禹之鼎,清画家。尤其擅长画肖像。有《骑牛南还图》《放鹇图》等作品传世。

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零七位。


【源】 ①系自姒姓。夏禹支庶之后,见《风俗通》(1,6,7,9,12)。 ②周时鄅国(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其后以国为氏,后去邑为禹氏(7,15,21,60)。 ③回(176)、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陇西(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人】 禹万诚,宋时常州刺史(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平邑、昌乐,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有分布。汉、回、鲜等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姓姒,夏禹之后也。王僧孺 《百家谱》 云: 兰陵萧道游娶禹氏女; 南唐将禹万诚。望出陇西。” ② 《姓氏考略》 注引 《广韵》云: “鄅子之后,以国为姓,后去 ‘邑’ 为禹。”《姓氏词典》 注“” 引 《姓考》 云: “惠连妘姓之裔,封於鄅,即春秋鄅国,其后为氏。鄅建国於启阳,在今山东临沂县北十五里。则禹或鄅所改,系出妘姓。”

金代有禹显,义胜军节度使; 明代有禹祥,仁寿县知县; 清代有禹之鼎,康熙时名画家。

猜你喜欢

  • 读音:xún【源】①古栒国在扶风(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南),后为周大夫采邑,其后因氏(17,62)。②晋时南部林邑(今越南境)国王范文之子燮,能穆宗族,受邑栒栎,故有栒氏、栎氏,见《路史》(60,62)。

  • 三郎

    读音:Sānláng【综】 回族姓。四川武胜有此姓(321)。

  • 虵咥

    读音:Shédié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广韵》收载,其注云:“羌族姓有虵咥氏。”(按:当与“蛇咥”同。)《汉语大字典》音yědié,或作“畊咥”、“野咥”,姑兼收以备考。

  • 穀粱

    读音:Gǔliáng罕见复姓,多写作“穀梁”。《姓氏寻源》有载。其注“穀梁”云:“鲁有穀梁氏。梁,宜作粱,当以穀种为氏。”

  • 康佳

    读音:Kāngjiā【综】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德清之妻为康佳氏(260)。

  • 白亞

    读音:Báiyà【源】 西河饥胡有白亚姓,见《魏书》(60)。西河饥胡一作河西稽胡,为匈奴一种,北魏太宗神瑞二年,河西胡白亚栗斯聚党反,见《魏书·太宗纪》,一说,白亚栗斯,姓白名亚栗斯(242)。历史

  • 莫德里

    读音:Mòdélǐ【综】清满洲人姓。莫德里果权,清满洲正蓝旗人,光绪中呼兰副都统(254)。又,正黄旗满洲三等卫阿扬阳之妻为莫德尔氏(260),〔莫德尔〕似即莫德里之异译。

  • 差師

    读音:Chāishī【源】 战国时魏国公族有差师氏,见《世本》(6)。《姓氏词典》 据 《世本》 收载。其注云: “源于魏姓,战国魏公族有差师氏。”魏本毕万之后,而万乃周文王之裔孙(文王十五子

  • 紇突隣

    读音:Hétūlí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注云: “一作 ‘纥突陵’。以部落为氏,后改为邻氏。”

  • 柯蔡

    读音:Kēcài【综】 源出不详。台湾有此姓,祖籍福建晋江、同安、南靖、台湾澎湖等地(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