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ú

符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出自姬姓,是周族始祖后稷的后代。战国时鲁顷公之孙公雅,后在秦国担任符节令,其后人便以符为姓。二是源自改姓。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族人为避祸遂改为符姓。

符姓发祥之地,据学者考证,大致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符姓望族居琅琊郡(今山东诸城)。后因金人入侵,此地符姓南迁吴中。明初,符姓作为山西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全国各地,由此,符姓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广东、海南、湖南等地。如今,符姓尤以广东、海南为多。

符姓历史人物有符存审,五代时名将。符存审跟从庄宗破梁军,赶走辽兵,大败刘酃,前后大小一百余战,从未有过败绩,曾计退朱温,击退契丹,以百战百胜的辉煌功绩获得高官厚禄,使得符姓声名远播。符令谦,南唐时名将,智勇双全,不但善骑马射箭,勇于冲锋陷阵,而且为政也颇有政绩。一生驰骋沙场,骁勇善战,又很体恤士卒,因此深受士卒爱戴。后任赵州刺史,死后赵州人举城哀悼,人称“良刺史”。符曾,清朝诗人。其诗清隽婉丽,气韵高雅,著有《春凫小稿》及《半春唱和诗》。

符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五十一位。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顷公之孙雅,仕秦为符节(玺)令,子孙以官为氏(6,9,12,17,60)。②黎(106,216,221)、蒙古(255)、苗、回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琅邪(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广东、海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符姓人口44%。【人】 符融,东汉时浚仪人,游太学,师事李膺(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邑、平度,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苗、壮、黎、土家、仡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鲁顷公为楚所灭,顷公之孙公雅为秦符节令,因以为氏。” 此“以官为氏”。《中国姓氏大全》 注: “战国时鲁顷公之孙公雅、仕秦为符节令(负责凭证的官),因以为氏。” 将“公雅、仕秦” 以顿号相隔,视同二人,显然有误。②为郎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注云: 五代符守信本姓郎,总管符翁子之,冒姓符氏。③宋范大成 《桂海虞衡志》载: “熟黎……多王、符二姓。”此则出自古代黎族。

东汉有符融; 唐代有符璘; 宋代有符彦卿,以戚里封魏王; 清代有符曾。

猜你喜欢

  • 錢王

    读音:Qiánwáng【综】 由钱、王二单姓合成。祖籍浙江崇德(即今桐乡)。今江浙、香港、福建、安徽、广东、台湾等地均有此姓。《中国姓氏辞典》收载,其注据《半月谈》1992年18期称: “当代璧联

  • 读音:Rò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江苏武进(314)、台湾高雄(64,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青海之天峻有分布。藏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 读音:xiè【综】源出不详。湖南湘潭有此姓(373)。其先本高车人,唐时为回纥人,从其主居辇河,因以为氏。(见《元诗选》)▲<元>偰傒斯,昆山县尹。<明>偰斯,溧阳人,户部尚书

  • 莫那盧

    读音:Mònālú《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古今姓氏书辨证》 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卢氏。”(按: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无此姓。姑收录以备考。)

  • 飛簾

    读音:Fēilián【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骗制法》(63)。

  • 读音:xuè【源】 茂州(故治在今四川茂汶)夷姓(60,62)。【布】 河南洛宁(294)、湖南湘潭(373)、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长治、晋城、运城、临汾及吕梁

  • 拓跋

    读音:Tuòbá拓跋姓出自鲜卑族拓跋部,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拓跋姓早期主要在内蒙古一带发展。拓跋姓历史人物有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厉行改革,迁都洛阳,改鲜

  • 費羽

    读音:Fèiyǔ【综】代北姓。后改为羽氏(12,21,27,63)。疑系羽弗氏之讹(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羽氏,未详其他。

  • 勒歪

    读音:Lèwāi【综】 黎族姓。意思是野薯的孩子,世居海南东方,汉姓为高(216)。

  • 读音:pí【源】 ①相传黄帝之任姓子之裔封于郫(故城在今四川郫县),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考》(17,60)。②郫,春秋时晋邑(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120里之郫亭),大夫食采于此,后因以为氏(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