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非
【源】 系自妫姓。陈胡公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为胡非氏,见《风俗通》(1,6,12,17,60)。【人】 胡非子,战国时人,著有《胡非子》三篇(6,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妫姓。陈胡公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为胡非氏。”此当以名氏为氏,系出妫姓。
战国时有胡非子,著书。
【源】 系自妫姓。陈胡公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为胡非氏,见《风俗通》(1,6,12,17,60)。【人】 胡非子,战国时人,著有《胡非子》三篇(6,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妫姓。陈胡公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为胡非氏。”此当以名氏为氏,系出妫姓。
战国时有胡非子,著书。
读音:Mòhúlú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广韵》注云: “周太祖赐广宁杨纂为莫胡芦氏。”或作“莫胡卢”。
读音:Xú徐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嬴姓。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国,后世子孙遂以国为姓。二是徐偃王的后代。徐,古族名,为东夷之一,后建立徐国,子孙以徐为姓。三
读音:Wú【源】 见《姓觽》(17)。【望】 濮阳(17,418)。《姓氏词典》 引 《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pó yǎn【源】 代北姓,见傅馀頠《复姓录》(7,60)。亦见《姓苑》(6)。【人】 婆衍崙,南北朝时南凉尚书左丞(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引《复姓录》 收载,未详其
读音:Wūlūk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作“兀罗罗歹。”
读音:Zhǎngdū【源】 见《百家姓》。一说仉督非复姓,“仉”与“督”为二个单姓(68,91)。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注称: “《百家姓》收,现代已无此复
读音:Dòuqiánɡ【源】 系自芈姓。楚君若敖(名熊仪)之子斗彊为楚文王大夫,因氏,见《世本》(4,12,60)。【变】 一作〔斗强〕(7,17)。
读音:Zhuàng/Juang,Jwang【综】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浙江萧山(209)、江苏高淳(305)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Shǒushān【综】 源出不详。湘帆,姓守山,名爱,工书山水,见《墨林今话续编》(63)。
读音:dòu mén陈斗父之后,楚大夫有斗门阳。(见《世本》)舜后有斗门氏。(见《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