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

艾姓的来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艾姓始于夏后氏,夏朝有大臣汝艾,后人以祖辈名字为姓,遂成艾姓。

春秋时期有艾姓在山东形成望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变迁,如今艾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等省为多。

艾姓历史人物有艾预,宋人,考科时挥毫而就,被选拔为甲科进士。相传艾预赴乡举时,有老儒授他《左传》一书,对他说:“熟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得到富贵。”艾中儒,宋朝大臣,至道年间任两浙盐官,成绩突出,受朝廷褒奖。

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三十四位。


【源】 ①夏王少康之臣汝艾之后(60,62)。 ②商时有艾侯国,见《舆地指掌图》(17)。商时有艾侯,武王俘之,其子孙以国为氏,见张澍注(1)。 ③春秋时齐大夫艾孔之后(6,12,17,60)。其封邑在艾(故城在今山东沂源西南),因以为氏(89)。 ④艾为春秋时楚大夫封邑(故城在今江西修水西),后因以为氏(17,62)。 ⑤河南艾氏,系北魏孝文帝时去斤氏所改(6,12,17,60)。 ⑥留居中国的犹太人后裔有艾氏(179)。 ⑦彝(130)、苗(205)、蒙古(344)、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陇西、汝南、天水(21,60,418),河南(12,70)。【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等省多艾姓,上述四省艾姓约占全国汉族艾姓人口51%。【人】 艾铨,汉时东平太守(21)。艾元徴,清济南人,顺治进士,康熙中官至刑部尚书(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新疆之塔城,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彝、傈僳、傣、水、布依等多个氏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夏少康臣汝艾之后。” 《左传·哀公元年》: “ (少康) 使女艾谍浇。”“” 即 “”,汝艾,是我国历史上有案可稽的第一位间谍,助少康中兴。其后或以名为氏,遂有艾氏。②郑樵注云: “《晏子春秋》大夫艾孔之后,即《左传》 中裔欵也。亦谓之艾陵,齐鲁境上山。望出陇西、河南、天水。”此当以地为氏。③ 《魏书·官氏志》: “去斤氏改为艾氏。(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作“艾斤氏”; 《姓氏词典》 引作 “去斤氏、俟斤氏”。)④现行傣族“姓氏”,亦写作“”。云南之孟连有分布。本为姊妹排行“第七女”之意。傣族女性在其未有子女前,其名字构成为 “排行+名”。七女称“”,故为艾×,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而称姓艾。

唐代有艾钦宣; 宋代有艾宣,钟陵人; 明代有艾自修、艾南英; 清代有艾显、艾元征。

猜你喜欢

  • 金狐

    读音:Jīnhú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Fú【源】 见《韵语阳秋》(6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 古称外围大城为郛,此当以所居为氏,如郭氏、东郭、西门之类。)

  • 賀敦

    读音:Hèdūn【综】北魏时改贺敦氏为贺氏,见《孔至姓氏杂录》(7,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孔至《姓氏杂录》云: “后魏贺敦氏改为贺氏”。未详其他。

  • 读音:Bàng现行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人民日报》 “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名单” (1982年2月4日): “云南: 蚌有旺。”

  • 姜阿哩

    读音:Jiāngēli【综】 清正黄旗满洲骁骑校巴东太之妻为姜阿哩氏(260)。

  • 烏濟佳喇

    读音:Wūjǐjiā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变】 一作〔吴济佳喇〕(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长白山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

  • 读音:rán【音】又音Rǎn(80)。 【综】同州(故治在今陕西大荔)有㜣姓,见《姓苑》(7,60)。亦见《直音》(15,21)。又,苍梧(广西)有㜣氏,见《说文》(60,

  • 读音:Suí【源】①西魏置绥州,故治在今陕西清涧北,以地为氏(12,21,60)。②鄂温克(369)、回等民族均有此姓。【布】内蒙古乌审旗(369)、北京、辽宁沈阳(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

  • 读音:tàn【源】 出自西域。汉时西域车师后部侯炭遮,领万余人,畔阿罗多,诣汉吏降,见《汉书·西域传》(60,62)。车师,汉时西域诸国之一,亦曰姑师。分前后二部,前部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雅儿湖畔,后部约

  • 劉受

    读音:Liúshòu《姓氏词典》 引 《周书·卷四十九》 收载,其注云: “北周有刘受罗千”,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