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ǐ

訾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今河南巩县),后有以地名为姓氏者。

訾姓发源于河南,望族居于渤海郡(今河北、辽宁渤海湾沿岸)。

訾姓历史人物有訾祏,春秋时晋大夫。为人正直,知识渊博。范宣子曾与和大夫争田,訾祏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化解矛盾。

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七十八位。


【音】 又音子(Zǐ)(17)。而河北涿州地区音Cí。【源】 ①帝喾妃訾陬氏之后,见《风俗通》(1,6,12,17)。一说,訾陬自为复姓,非訾氏之祖(7)。②訾(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南),楚大夫食邑,因氏(17)。③訾城,春秋时齐大夫食邑,北海都昌县西訾城是也(故城在今山东昌邑西2里),因氏(7)。④本姓祭氏,以姓不吉祥,改为訾氏,见《姓苑》(9,11,12,17,60)。⑤蒙古人姓。【变】 亦作〔��〕、〔䴦〕(17)。【望】 渤海、齐郡(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訾祐,春秋时晋人,为范氏家臣(11,21)。訾顺,汉成帝时封为楼虚侯(6,7,9,1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景县,山东之鱼台、昌乐、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汉族姓氏。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音 ‘紫’ 。《风俗通》: ‘帝喾妃訾娵氏。’ (按: 《姓氏考略》 则称: ‘娵訾氏所改’ 或作 ‘訾陬’。) 《姓苑》云: ‘今齐人。《汉功臣表》 有楼卢侯訾顺。’ 望出渤海。”②其注引 《姓苑》 云: “本姓祭,以为不祥,改为訾。”

春秋时晋有訾祐。

猜你喜欢

  • 孫陽

    读音:Sūnyáng【源】 ①春秋时秦穆公时孙阳伯乐(善相马)之后(6,11,27,60)。孙阳为姓名,伯乐为字,以姓加名为氏(60)。②汉时孙阳侯之裔汾避乱陇西,以所封为氏(6)。【人】 孙阳敖,汉

  • 大李

    读音:Dàlǐ《姓氏词典》据《希姓录》收载。其注云:“源於姬姓,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后。”周太王,即古公亶父; 太伯,即吴太伯,吴国始封君。

  • 读音:Cǎi【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新编千家姓》(73)。【布】 安徽淮南(362)、山西绛县(324)、浙江江山(325)、河北三河(285)、上海(92)、河南民权(62),宁

  • 忽辛

    读音:Hūxīn/Quca【综】 蒙古人姓。元时改为忽氏(91)。忽辛系元时回回人名,或以名为氏。

  • 薛干

    读音:Xuēgān【源】薛干乃鲜卑别部,以部为姓(17,62,70)。一说即叱干氏(49,70)。 【变】一作〔薛千〕(17,62)。 【人】薛干太悉伏,薛干部帅,见《魏书》。亦作叱干他斗伏,见《晋书

  • 读音:Lóng隆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鲁国有隆邑,居住者以地名为姓。隆姓发源于山东,望族出于河南南阳。如今隆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隆姓历史人物有隆成,明朝南宫太守,有惠政。隆英,明朝人。一

  • 涅額

    读音:Niè’é【源】 彝族姓(375)。

  • 果羅洛

    读音:Guǒluóluó《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满族姓。清顺治时护军参领叶玺,姓此氏。”(按: 疑此即 《清通志·氏族略》所收之“郭罗罗”,或作“郭洛罗”。)

  • 蒲且

    读音:Púqiě【综】《列子》有蒲且子,善弋射(11,17,62)。《汉书·艺文志》有蒲且子《弋法》四篇(11,17)。亦作〔蒲苴〕(1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并注此音

  • 把岳忒

    读音:Bāyuètè《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清乾隆时台湾总兵哈当阿,姓此氏。”(按:把,《姓氏词典》音bǎ;又,《清通志·氏族略》收有“巴岳特”,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