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án

【音】 谭氏有谈(Tán)、寻(Xún)二音(17,19,63)。参见谭(Xún)姓。【源】 ①谭国,春秋时姒姓小国。在济州平陵县(故城在今山东济南东北山镇),为齐桓公所灭,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7,9,11,12,76)。②巴南大姓有谭氏,相传为盘瓠之后(21,60)。但《姓氏辩误》载:“巴南之姓为瞫,音審,不作谭”(25)。待考。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④景颇族勒羊氏,汉姓为谭(166)。⑤壮(109)、毛南(110,111)、瑶(119)、彝(130)、哈尼(137)、鄂伦春(191)、蒙古(344)、土家(387)、回、黎、侗、苗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弘农(17,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4省谭姓约占全国汉族谭姓人口66%。【人】 谭夫吾,周时吴人(21,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等地有分布。汉、满、蒙、壮、苗、朝鲜、土家、毛难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 本国名,乃 “周不得姓之国”。郑樵云: 子爵,庄十年齐灭之。今齐州历城有古谭城,子孙以国为氏。《姓氏考略》 据 《姓谱》亦注: “周有谭国,齐桓公灭之。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 (按:《姓氏词典》 称此“为周代封国。”赢姓。在今山东济南市东龙山镇附近。)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明苏平仲 《谭氏家谱·序》则云: “谭本姒姓,子爵,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实齐之附庸也。入春秋三十九年(周庄王之十四年,鲁庄公之十年),见灭于齐桓公,而谭子奔宫 (按: ‘宫’ 当为 ‘莒’ 之误),谭自为齐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三家所言,大同小异,唯苏平仲公指出谭为姒姓之国,故此之谭氏,以国为氏,系出姒姓。②或为盘瓠之后。郑樵又据 《姓氏急就章》注云: 汉有谭平,定巴南六姓有谭氏。盘瓠之后(瓠,《九通分类总纂·氏族类·通志》 作 “”,误)。③壮族之谭姓,乃壮语之音译,汉意为水塘之意,以之为姓。④毛难族之谭姓。则由汉族谭姓融入。其《谭家世谱》称“其先祖谭胜(按: ‘胜’ 或作 ‘腾’),功於明代,到广西落籍。”其 《覃家祖谱》亦有类似记载,称“其先祖谭三孝,于明朝初期从湖南常德府武陵迁来。” (按: 依此说,其当源於郑樵所说汉 “巴南六姓” 之一的谭氏,盘瓠之后。) ⑤土家族之谭姓,则由瞫姓所改,“”——“巴郡南郡蛮”五姓之一。或称此姓在今土家族中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等姓。注③、④、⑤见《中国人的姓名》。望出弘农。

汉代有谭峭,又有谭贤、谭平定; 唐代有谭忠,宪宗时为燕牙将; 宋代有谭惟寅,高要人,江西提刑; 清代有谭嗣同。

猜你喜欢

  • 斯引

    读音:sī yǐn【源】 晋末西秦有此姓,见《西秦录》(6,7,12,27,60)。【变】 作〔期引〕(6),误。【人】 斯引乌泥,西秦乞伏述延属下左辅将军(2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

  • 鳥俗

    读音:Niǎosú【源】 帝尧之臣伯益(即大费)养鸟兽有功,赐姓嬴。伯益之次子大廉,大廉之四世孙仲衍,鸟身人言(当为古代部落之原始图腾),为太戊御有功,赐为鸟俗氏(6,11,26,60)。【变】 作〔

  • 读音:jiāo【源】 ①周有交父彝,见《宣和博古图》(26,60)。周时已有交姓。②春秋时楚国有交子,见《符子》(60)。③春秋时郑大夫交甫,见张衡《南都赋·注》(26,60)。④交为州名,或以州名为

  • 索爾多

    读音:Suǒěrduō【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喇博尔济城(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乌拉、博尔济城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遇爾

    读音:Yù’ěr【综】 彝族姓。属曲涅家支(375)。

  • 斜茹

    读音:Xiérú【综】 白马人姓。意为马鸣,世居四川、甘肃一带,汉姓为肖(220)。

  • 读音:Zǔ祖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子姓,为商汤后裔。殷商王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后人便以祖上庙号为姓氏。二是取祖子为姓氏,源于商代的两位大臣祖己、祖尹。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

  • 弗拉得

    读音:Fúlādé《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弗拉得·莫尔。”未详其他。

  • 读音:Jiàn《姓氏词典》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Yǒu《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见‘羑’ 条。”查其“羑”条,则云: “极罕见姓。来源:①羑里,一作牗里 (在今河南汤阴北),周文王曾囚于此,居者以地名为氏; ②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