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è

【源】①系自姜姓。齐桓公支庶齐庆父之后皆以庆为氏,至东汉汝阴令庆仪,其曾孙侍中庆纯避安帝父之讳,改为贺氏(6,7,9,12,17)。②代北贺兰氏、贺赖氏、贺敦氏等后均改为贺氏(6,12,17,60)。③西夏人姓(95)。④苗族吉学氏,汉姓为贺、杨(116)。⑤土族贺尔加氏、贺尔基氏、苏贺氏等汉姓均为贺(195)。⑥裕固族呼郎嘎特氏,汉姓为贺(198)。⑦新疆锡伯族何叶尔氏,汉姓为贺(201)。辽宁沈阳锡伯族贺在尔氏,汉姓为贺(433)。⑧布依(133)、撒拉(199)、傈僳(205)、满、蒙古(344)、俄罗斯、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广平、会稽、河南(17,60,418)。 【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8%,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二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贺姓人口31%。 【人】贺纯,东汉安帝时侍中,江夏太守(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及其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东之澄海,广西之桂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水、壮、土、土家、布依、傈僳、锡伯、达斡尔、裕固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并注其源: ① “即庆氏也。姜姓。齐桓公之支庶也。自齐庆父之后者,以庆为氏,至后汉汝阴令庆仪——即庆普之裔也。仪之孙酺,酺子侍中质,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 ②又,“后魏贺兰氏、贺赖氏,并改为贺氏。” ( 《姓氏考略》谓“贺敦氏”亦为贺氏。) ③或为土族姓氏所改。土族语有“苏胡-孔”,意为苏胡人。或音译作 “索卜”,当即辽、金时之 “阻卜” 之别译。后为土族,本部落名,或以部为姓。后取“苏胡” ( “索卜”、“阻卜”)之尾音,谐“”、“”、“”、“” 以为单姓,或音变而为 “”。又,为贺尔氏所改。藏族称 “阻卜”; 鞑靼、蒙古,土族则称 “贺尔”。当为氏族名。或取其首音,谐“” 而为单姓。④傈僳族之贺姓,则出自鼠氏族。傈僳语为 “海扒”、“海彼”。“”,汉意为花松鼠,后为单姓“”,盖取海扒氏之首音,谐以音近之 “” 而得。⑤锡伯族之贺姓,则由赫叶哷氏所改。取其首音谐“”,以为姓。⑥达斡尔族之贺姓,则出自克音 “哈拉”,取哈拉之首音谐其近音之 “” 而为单姓。⑦裕固族之贺姓,则由呼郎嘎特氏所改。呼郎嗄特,亦作霍尔勒、贺朗格、虎那格、虎那固等。本氏族名,以之为姓。或改单姓“”,盖取其首音谐 “” 而得。注③——⑦,见《中国人的姓名》。

三国时吴有贺邵,中书令; 晋代有贺循; 唐代有贺之章; 宋代有贺铸; 清代有贺锟; 当代有贺龙。

猜你喜欢

  • 读音:Yú于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封第三子于邘,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即邘姓,有的则去阝旁姓于。二是改姓。淳于氏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改姓为于。三是出自

  • 读音:yù【源】 ①殷汤之后有御氏,见《姓考》(17)。 ②《周礼》有御人(官名),其后以官为氏(6,7,12,15,60)。 ③鲁有御邑大夫御叔,当以邑为氏,见《风俗通》(1,60)。御邑,故城在河

  • 特健

    读音:Tèjiàn《姓氏词典》引 《唐书》收载,其注称: “唐有特健俟斤。”未详其源。

  • 读音:Liǔ柳姓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展姓。春秋时鲁国展禽,食采于柳下(今河南濮阳城东),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氏,称为柳姓。柳姓最早繁衍于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鲁国为楚所灭后,柳姓有入居

  • 读音:ruì【源】①见《姓苑》(9,11,15,17,21)。当是古者主辑瑞之官,子孙以为氏(60,62)。②傣(165)、景颇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荥阳(17,418)。 【人】云南畹町、德宏(1

  • 读音:Àn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 “犴” 云:“吴大夫胥犴之后。……或作 ‘豻’。望出睢阳。” 《姓氏词典》引《姓谱》亦收,注云:“系犴姓分族。”则犴、豻不同氏而同源

  • 读音:Guō【源】 系自任姓。过,夏时诸侯浇之国也,亦曰有过氏。夏少康灭之,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0)。过,故城在今山东掖县北之过乡。【望】 高平(17,21,60,418

  • 哈來

    读音:Hàlái【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县(435)。

  • 读音:Luǒ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景谷有分布,乃彝族姓氏。此姓系景谷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不害

    读音:Fǒuhài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有载。其注引 《容斋随笔·汉人希姓》 云: “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得甚多,漫纪于此。以助氏族书之脱遗,复姓如公上、不害、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