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干
【源】 阿伏干,原为蠕蠕别部,居阿步干山,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因步、伏古声近似,译言互用,该部落居此山,因以为号,后遂氏焉(70)。【变】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见《魏书·官氏志》(6,12,17,27,60)。一说,改为干氏(7)。 ②亦作〔阿步干〕、〔阿薄干〕(60,62,63),而作〔阿伏于〕(70),系刊误。
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代北人姓。后改为阿氏。一作阿薄干、阿步干。”
【源】 阿伏干,原为蠕蠕别部,居阿步干山,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因步、伏古声近似,译言互用,该部落居此山,因以为号,后遂氏焉(70)。【变】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见《魏书·官氏志》(6,12,17,27,60)。一说,改为干氏(7)。 ②亦作〔阿步干〕、〔阿薄干〕(60,62,63),而作〔阿伏于〕(70),系刊误。
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代北人姓。后改为阿氏。一作阿薄干、阿步干。”
读音:Jìng【源】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布】 台湾桃园有此姓(63,261)。【人】 径创波,1943年国民党陆军33师指导员(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山东之沾化、
读音:Lièbāntǎdá【综】 元时蒙古人姓(33)。
读音:Luóbié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jīng lóu姓见《姓苑》。
读音:Tuōlè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齐齐哈尔(23,63,180,260)。【变】 ①亦作〔托尔佳〕(180,260)。②后改为郭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齐齐哈尔地方,乃满八旗
读音:Qǐhuó【综】 以部落为姓。《水经注》:陈留县有吹台,方一百步许,晋世丧乱,乞活凭居,削堕故基,遂成二层,世谓之乞活台(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以部落为姓
读音:Nánlǐ【源】 春秋时晋大夫南里叔子之后,见《姓考》(17,62,63)。《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姓考》 注云: “春秋时晋大夫南里叔子之后。”
读音:qiáo rú婆利国王姓憍如,自古未通中国,梁天监中,遣使朝献。(见《南史》)《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考略》 亦收, 其注据 《南史》 云: “婆利国王姓㤭如,自古
读音:Lóu【源】 ①系自姒姓。夏少康之后,封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为东楼公,子孙因以为氏,见《姓苑》(6,7,12,17,60)。②北魏时改盖楼氏、贺楼氏等为楼氏(11,17,21,44,60)
读音:è高辛氏子阙伯之后,有阏氏、遏氏。(见《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