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ù

顾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夏朝时有顾国,夏末顾国被商汤攻灭,散居各地的顾伯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顾氏。二是以封地为姓氏。越王勾践后裔,在汉代时被封于顾邑,子孙以封地为姓氏,即为顾氏。

顾姓分为两支,一支发祥于河南范县,另一支发祥于浙江绍兴。南方顾姓后来成为会稽一带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合称为会稽四姓。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明初,顾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明代中叶时,顾姓不仅分布于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明末至清中叶,顾姓赴台湾,播迁海外。如今,顾姓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多。

顾姓历史人物有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文学家。工于诗赋,尤善绘画,他的瓦棺寺壁画《维摩诘像》曾轰动一时。他认为画人重在传神,强调“以形写神”,其画法与画论,对中国绘画艺术影响甚大。顾况,唐诗人。善画山水。工于写诗。诗质朴平易,喜用口语,句法长短错杂,活泼流动,对白居易新乐府有一定影响。他的诗作多针砭时弊,同情下层人民。顾宪成,明政治家、东林党创始人。他与高攀龙,弟允成讲学东林书院;与赵南星、邹元标号为三君。他们讽议朝政,品评人物,学时名士云集响应,遂结成东林党。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后参加抗清起义。工于诗文。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音韵训诂之学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十三位。


顾伯,夏殷侯国也,子孙以国为氏。(见《元和姓纂》)

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因氏焉,汉初居会稽。(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出己姓,夏伯,夏商侯国,成汤伐韦顾,顾之子孙散亡,以邑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三国吴〉顾雍,吴郡人,丞相。〈唐〉顾况,苏州人,诗人。〈明〉顾正谊,松江华亭人,画家。

猜你喜欢

  • 安期

    读音:ān qī【源】 以地为氏(60,62)。安期故城在今山东莱芜南20里。琅邪人有安期氏,见《姓氏英贤传》(60)。【变】 一作〔安其〕(60)。【望】 齐郡、琅邪(17,60,418)。历史上罕

  • 終葵

    读音:Zhōngkuí【源】周成王封鲁王以殷民七族,有终葵氏(7,11,12,17,60)。【变】一作〔钟葵〕(15,63)。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 《左传》商人七族

  • 读音:Lí【源】见《姓苑》(60,62)。由黎姓所改(60)。【变】一作莉(60)。【布】四川武胜有此姓(321)。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 《姓苑》: ‘淮南有䔧姓

  • 读音:Wài【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及《新编千家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吴川、云南之孟连、山西之吕梁地区等均有分布。汉族、傣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有载;

  • 读音:Hūn【源】 见《姓苑》(15,21,60,62)。《周礼》天官之属有大阍者,掌管王宫之中门之禁,后世因称守门人为阍人。大阍者之子孙以官为氏(60,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

  • 管庫

    读音:Guǎnkù【综】 佤族姓。云南西盟中课寨(160)。

  • 圖卜布延

    读音:Túbǔbùyán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元史·列传》载: “谔勒哲,图卜布延氏。”此“以姓为氏”。未道其详。

  • 读音:quán汉捕羌校尉铨征。(见《正字通》)

  • 申裴

    读音:Shēnpéi【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乙支

    读音:Yǐzhī【源】 高丽国有乙支氏(11,47,60)。高丽即高句丽,汉时古国,故城在今辽宁新宾东北。【人】 乙支文德,隋时高丽人(11)。历史上高丽族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隋书》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