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茂良
龚茂良(1121-1178),字实之。莆田龚屯人。后迁居城关义井街和美巷。宋绍兴八年(1138)登进士第。初授南安县主簿、邵武司法。又调泉州观察推官。以廉勤称,赈济灾民,为民称颂。宋淳熙元年(1174)拜参知政事,叶衡罢相,茂良以首参代行宰相职。因其主抗金,对劾奸赈灾尤力。与蔡襄、陈俊卿、方信孺称为“莆田四贤”。
- 袁宗
松江人,字宗彦,以字行。洪武中官王府长史,坐事谪云南。有《菊庄集》。
- 孙原湘
孙原湘(1760~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 吕不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 尉佗
尉佗(?-前137年),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后,任为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令。
- 张称
生卒年不详。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叔祖九龄,有诗名。称于肃宗至德中曾以诗谒宰相房琯。其后行迹无考。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二四。《全唐诗》存诗1首。
-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雍裕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张殷衡
生平不详。《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下。
- 杨于陵
(753—830)唐虢州弘农人,字达夫。杨震后裔。代宗大历六年进士,释褐为句容主簿。时韩滉节制金陵,奇其才,妻以女。累官至侍御史。滉以总财赋之任入朝,权倾中外,于陵以妇翁权方炽,不欲进取,以读书山水为乐。滉殁,乃入朝,累官中书舍人。出为浙东观察使,政声流闻。入拜户部侍郎。宪宗时为吏部侍郎,监察奸吏,调补平允,当时称之。穆宗即位,迁户部尚书。敬宗时以左仆射致仕。卒谥贞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