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诗词古文>汪春源生平

汪春源生平介绍

汪春源(1869—1923),字杏泉,又字少羲。晚年自署柳塘,祖籍厦门,台南安平人。父亲汪翁牛,母亲吴氏凤。1895年,甲午战败之后,清廷《马关条约》割台议和,汪春源作为台湾举人,正在京城准备考进士,他是最早参与上书反对的,《台湾风云》作者阎延文博士称之为“公车上书第一人”;另外,汪春源又恰是台湾历史上的最后一名进士。辛亥革命后,定居鼓浪屿。著有《柳塘诗文集》。>>查看汪春源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1895年,甲午战败之后,清廷《马关条约》割台议和,汪春源作为台湾举人,正在京城准备考进士,他是最早参与上书反对的,《台湾风云》作者阎延文博士称之为“公车上书第一人”;另外,汪春源又恰是台湾历史上的最后一名进士。

  1886年由曾任台湾巡抚的唐景崧选入海东书院,和诗人丘逢甲、许南英(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之父)等人同窗攻读,一同加入海东吟社把酒赋诗,这一年他才16岁。1888年,他和爱国诗人丘逢甲到福州赶举,同榜高中。

  1895年春,25岁的汪春源赴京赶考。风华正茂、踔厉风发的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士之位是唾手可得的。然而,4月17日,清朝特命全权代表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乙未割台,举国震惊,在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

  4月28日,汪春源、罗秀蕙、黄宗鼎联合任户部主事的台湾进士叶题雁、翰林院庶吉士李清琦等,联名向都察院上书,强调台湾为东南门户,“无台地则不特沿海七省岌岌可危,即京畿亦不能高枕。”割让宝岛,台民“如赤子之失慈母,悲惨曷及”;“台民终不免一死,然死有隐痛”。他们发出400万台湾百姓誓死抗日、保家卫国的心声:“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这份奏书震动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他在《康南海先生自编年谱》中写道,台湾举子垂涕而请命”的义举使他看到“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竹庵会议,以一昼二夜草为万言书,请拒和、变法、迁都三者。”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

  因为汪春源在历史关头的特殊作用,《台湾三部曲》作者阎延文博士称其为“公车上书”第一人。

  汪春源1898年中进士。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弃家内渡。历任宜春、大庾、安仁、安义等县主持。辛亥革命后,定居鼓浪屿。著有《柳塘诗文集》。

猜你喜欢

  • 郑一初

    广东揭阳人,字朝朔。弘治十八年进士。以病归,养晦紫陌山。有人持千金请为人说情,毅然拒之。后为监察御史,病中坚持听王阳明讲学,寻乞归卒。

  • 荀仲举

    北齐颍川人,字士高。仕梁为南沙令。从萧明于寒山,被执。入文林馆,除符玺郎,后以年老家贫出为义宁太守。

  • 郭崇仁

    郭崇仁,字永年,并州太原人,郭守文之子,真宗章穆皇后弟也。淳化四年,补左班殿直,迁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章穆崩,特除庄宅使、康州刺史,再迁宫苑使、昭州团练使。丁母忧,起复云麾将军,拜解州团练使,改蔡州,擢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贺州防御使、高阳关路马步军副都总管。以疾落军职,改磁州防御使。卒,赠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崇仁虽外戚,朝廷未尝过推恩泽,其为解州团练使十年不迁,尝除知相、卫二州,皆辞不行,盖性慎静,不乐外官也。另有曾孙郭献卿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尚冀国大长公主(仁宗第十二女)。

  • 赵微明

    名或作徵明。唐天水人。玄宗、肃宗朝人。工书能诗,诗格高古,元结录其诗三首入《箧中集》。

  •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阿鲁图

    阿鲁图,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著名元朝末期重臣。元顺帝(元惠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农历5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是开国大臣。

  • 卢谌

    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卢谌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

  • 自悦

    自悦号白云,天台人。明洪武初被召,赐还。

  • 司马懿

    (179—251)三国魏河内温人,字仲达。出身士族。东汉末曹操为丞相,辟为文学掾,迁黄门侍郎,转主簿。从讨张鲁、孙权。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曹丕为太子时,任太子中庶子,得信重。曹丕即帝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魏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任大将军,镇宛,平孟达之叛,三次率军与蜀诸葛亮对抗。齐王曹芳即位,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嘉平元年,乘爽从帝谒高平陵之际,杀之,为丞相,专擅朝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为宣帝。

  • 杨旻

    杨旻,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隋朝大臣杨尚希之子。嗣其父高部县公的爵位,后改封丹水县公,官至安定郡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