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诗词古文>江采萍生平

江采萍生平介绍

梅妃(公元710年-公元756年),姓江名采萍,别称:采萍、江妃、江东妃。在今莆田亦称江东妃(兴化平话字:Gang-dang-hi)唐玄宗早期宠妃。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查看江采萍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斗茶作诗
  又一个霜冷梅开的日子,一同踏雪尝梅的唐玄宗对梅妃说:“久闻爱妃才高,入宫前所作八赋,翰林诸臣无不赞叹称绝,卿既然酷爱梅花,何不即景作一梅花诗?”梅妃谦和地答道:“妾乡野陋质,怎能有大雅之作,谨以咏梅花小诗一首,聊为陛下佐酒。”随即信口吟出: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

  吟完,玄宗正要夸赞,忽然内臣报岭南刺史韦应物、苏州刺史刘禹锡求见(这两人的生平与梅妃生平有不符之处、待考证),这两位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儒官,因听说梅妃爱梅,又能吟诗作赋,心生敬慕,特挑选了当地的奇梅百品。星夜兼程,送到长安晋献。梅妃和玄宗都十分高兴,命人植在梅妃院中,重赏了韦应物和刘禹锡,并把梅妃所写咏梅诗赐予二人品尝,两位大家读后赞道:“果然诗如其人,是仙中女子呀!” 这天雪霁初晴,玄宗与梅妃在梅阁临窗赏梅弈棋。梅妃自小精于棋道,两人对弈,玄宗屡屡败北,因而颇有些不悦。善解人意的梅妃起身笑道:“此为雕虫小技,误胜陛下,请不要放在心上;陛下心系四海,力在治国,妾哪里能与陛下争胜负呢!”一番话说得入情入理,玄宗也就为之心中释然了,暗暗为梅妃的贤淑达理而欣慰。

  (小说《隋唐演义》第79回 “江采苹恃爱追欢 杨玉环承恩夺宠”提及,作者褚人获·清)

娴淑识体
  唐玄宗是个重感情的人,对兄弟十分友爱,宋王成器,申王成义,是玄宗之兄;歧王范、薛王丛是玄宗之弟(此处人物生平与梅妃生平有不符之处、待考证)。玄宗即位之初,时常长枕大被与兄弟同寝,不时设宴与兄弟同乐,还曾在殿中设五帏,与各王分处其中,谈诗论赋,弹奏丝竹,议谋国事,相处得十分融洽。唐玄宗获得梅妃后,迫不及待地想介绍给他的兄弟,于是特设一宴招待诸王,席间唐玄宗向诸王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基赞赏推崇。

  梅妃先是吹奏白玉笛一曲,笛音曲折婉转,引人神驰。宋王成器也善吹笛,歧王范善弹琵琶,玄宗更是妙解音律,五位兄弟都十分领会梅妃笛声的神韵。笛声刚落,梅妃又翩翩起舞,漫舞轻廻,如惊鸿般轻盈,如落梅般飘逸,五人又看得如痴如醉。舞罢,唐玄宗命人取出珍藏的美酒“瑞露珍”,让梅妃用金盏遍斟诸王,当时薛王已醉,恍惚中被梅妃的仪态迷住,一时神魂颠倒,竟然伸出脚来,在桌下勾住梅妃的纤足纠缠不放。梅妃竭力保持镇静,不动声色使力争脱,转身躲入梅阁不肯再出来。玄宗发觉后问道:“梅妃为何不辞而去?”左右答称:“娘娘珠鞋脱缀,缀好就来!”等了一会,不见出来,玄宗再次宣召,梅妃派人出来答复说:“娘娘突然胸腹作痛,不能起身应召。”没有梅妃助兴,这一夜的兄弟宴乐也就到此结束了。娴淑识体的梅妃并没有把薛王调戏她的事张扬出来。

  但是薛王第二日早晨酒醒,想起昨夜宴席上的荒唐行为,不禁大为惊惧,于是袒肉跪行来到宫中,向玄宗请罪,羞愧地说:“蒙皇上赐宴,不胜酒力,误触皇嫂珠履,臣本无心,罪该万死!”唐玄宗宽容道:“汝既无心,朕也就不予追究。”事后,玄宗回后宫问起梅妃,梅妃情知薛王是酒后失态,所以不愿意让玄宗知道,担心影响兄弟之情,玄宗问她时,她还竭力否认。见她如此顾虑皇家骨肉之情,大度地息事宁人,唐玄宗对她不由得又产生了一种既爱且敬的心意。

人物生平

身世背景
  梅妃,人如其名,飘逸俊秀,清丽可人。她本姓为江,祖籍福建,生长在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父亲江仲逊是秀才出身的儒医,弟弟叫江采芹。江仲逊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宝贝女,所以对她疼爱有加,梅妃9岁的时候就能吟诵《诗经》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还对父亲说:“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父亲见女儿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志向,便为女儿取名“采萍”。梅妃自幼陪颖,她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也精通琴棋书画。年将及笄,好淡妆雅服,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有也。

  梅妃爱梅如狂,江仲逊不惜重金,寻各种梅树,种满房前屋后。在梅花熏陶下,梅妃烙下了梅的气节,高雅娴静。因此,远近的年轻人都感叹道:“不知谁家儿郎有此福气,能够娶得梅妃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啊!”

选美入宫
  最终这朵惹人爱慕的梅花落到谁家园中了呢?这有福气的儿郎不是别人,正是风流豪迈一世的当朝皇帝唐玄宗。唐玄宗元中,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太监高力士自湖广历两粤为玄宗选美。高力士到了闽地后,探听到江家有女清丽绝世。于是以重礼相聘,携梅妃回长安。

进宫得宠
  当时宫中嫔妃几近四万,个个浓妆艳抹、盛装俗饰,采萍的到来,仿佛为宫中送来一缕清风,她温柔婉约,淡妆素裹,清爽宜人。最难得的是,采萍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才高八斗,擅乐器、晓歌舞,还尤其喜爱梅花,她的住所周围,梅树随处可见,花开时节,便徘徊其间,赏花作赋,悠然忘我。玄宗怜惜她这份对花的痴爱,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称她为“梅妃”。命人给其宫中种满各式梅树,并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梅妃的爱梅之情,惹得皇帝戏称她为“梅精”。

被困冷宫
  梅妃得宠数年后,已到花甲之年的唐玄宗,未免喜新厌旧,招儿媳杨氏为贵妃,不务朝政。梅妃知情后觐见皇帝,赠诗讽刺。杨妃听闻不悦,多番撒泼陷害,设法将梅妃打入冷宫。

盛筵难再
  梅花绽放之季,趁杨妃不在,唐玄宗密遣贴身小太监,用梨园戏马到上阳东宫安请梅妃到翠华西阁。不料被杨妃知晓,不宣自闯,玄宗吓得抱起梅妃藏到屋内夹墙中。对于杨妃的咄咄逼人姿势,玄宗把杨妃赶回了娘家。皇帝回头再去找梅妃,却得知梅妃已被小太监送走,就将小太监赐死。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头上插的钗饰封起来送去给梅妃。梅妃问使者说:“皇上是坚决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说:“皇上并不是抛弃妃子,实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说:“怕因为爱我会惹胖丫头不高兴,这不是等于抛弃我吗?”。

写赋寄情
  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可当她失宠之时,她听到外面有驿马快跑的声音,一问方知是忙着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而不是给她送梅花的此时的梅妃不禁泪流满面,想起了汉代长门宫陈阿娇的故事,陈阿娇千金买司马相如一赋。梅妃为打动皇帝,赠高力士千金,请他找文人写赋。高力士介于杨妃,借故推辞。梅妃便亲自写篇《楼东赋》,随附白玉笛派人送给唐玄宗。杨妃探知,请皇帝赐梅妃死,皇帝沉默不语。

谢绝赐珠
  后来,唐玄宗对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国使节进贡的一斛珍珠送给梅妃。梅妃回诗《谢赐珍珠》,不受。皇帝看完诗,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一斛珠》。

死于叛乱
  至德元年六月十三日,黎明,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走。妃、主、垦孙在外者,包括困于冷宫的梅妃,皆弃之不顾。这一天,百官皆不知皇帝已出逃。

  等唐玄宗回京,派人找梅妃,下诏,只要有人找到她,官升两级,赏钱百万。有一宦官献了一幅梅妃画像,皇帝说:“挺像,只恨不是活的啊”,再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怀念梅妃。

  某天梅妃托梦给皇帝,梅妃说:“当年陛下逃难时,我死在乱兵的手上,有可怜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东边的梅树下”。最终在温泉池边梅树底下,找到了梅妃尸体,外面用锦褥裹着,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唐玄宗放声大哭,以妃礼改葬。又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种满各种梅树,并亲手为她写下祭文。

人物争议

认为虚构
  一、鲁迅认为,从《梅妃传》跋文分析的话,是南北宋人伪作,梅妃是虚构人物。

  二、有关梅妃事迹《旧唐书》、《新唐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均不载。

  三、新旧唐书,没有高力士使闽的记载。

  四、从地理演变看,唐明皇在位的时候江东村这个地方可能还不曾存在。

  五、据当地“民间”传说,江采萍是个放鸭女,与能诗善赋的梅妃相去甚远。

  六、其他杂疑:

  1. 据《梅妃传》记载推测,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

  2. 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

  3. 《梅妃传》玄宗夜召梅妃被杨妃撞破一节,写得活灵活现,若非虚假怎么有别于《杨太真外传》。

认为真实
  一、《梅妃传》创作时间与跋文,与梅妃有无其人没有因果关系。且梅妃事迹记载最早在宋朝的《莆阳比事》。

  二、《旧唐书》、《新唐书》所能传载的人物极少,唐明皇时代,嫔妃宫女近四万人,但能立传的只有直接参与一些重大事件的4人。

  三、跟据《江氏族谱》载,梅妃家世显赫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即使高力士没有使闽,梅妃也同样可以被选入宫为妃。

  四、这一推论没有对唐时的江东是否存在进行认真考证。其二,这一推论也曲解了莆田旧县志。[36]

  五、至于民间流传梅妃原为牧鸭女的故事,不足为据,非但不能证明她无才、更不能说明史无梅妃。而《江氏族谱》载,梅妃有良好的教育氛围。

  六、答其他杂疑:

  1. 梅妃是唐朝人,宋人不了解详情情理之中。

  2. 宫名随时可以更改,何况《梅妃传》是经过修饰冶炼的。不管上阳东宫距长安多远,据《梅妃传》记载“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阁”,是用马接梅妃过来的。

  3. 每个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写作手法不应相提并论。并且《梅妃传》是小说题材,而非正史,难免要添首加尾秀润一番。

认为暗指

  一、也许作者形势所迫,原型不一定叫“梅妃”:

  ⑴.就像很多故事,也可能是暗指她人。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后妃中的柳婕妤被记载着有才,而其他嫔妃基本没这种记载,只是婕妤是后宫等级,柳氏非妃。

  ⑵.另有白居易的诗《上阳白发人》也能推测出,有人被杨贵妃逼进上阳东宫。

  二、也许原型不一定是“妃”:

  ⑴.唐玄宗写给梅妃的诗《梅亭》中说“亭名梅矣雪霏霏,傲骨清香百卉稀。 卓卓不群如玉状,从今呼尔为梅妃”,梅妃回诗道“天恩浩荡布霏霏,梅洁冰清举世稀。 秀实和羹花结子,兰香王者愧称妃”。从中不难看出梅妃没有接受妃的册封。既然梅妃傲骨清香,没接受册封也不难理解,不接受也不代表唐玄宗不会称呼她为梅妃,因为他认为她就像梅,“从今呼尔为梅妃”。

  ⑵.开元年间,玄宗将皇后之下的四妃改为三妃。这个很有蹊跷,综上所述、也可能是因某人不肯受妃的册封,所以把一个妃位特意空出。

  ⑶.柳婕妤生下延王李玢后便消失在史书中。开元十四年初唐玄宗对后宫改制时也把婕妤的封号去除了,如果柳婕妤活到了那个时候,她的新封号是个迷。

  ⑷.柳婕妤的两个子女岁数应该相差不少。据《梅妃传》记载,梅妃被困冷宫后,趁杨妃不在,唐玄宗把梅妃偷偷接回寝宫重温旧梦。如果柳婕妤是梅妃的话,说不定这时才怀上儿子李玢的。

  三、不一定只指“一人”:经过演变代代相传,不免存在失误,也许《梅妃传》其中不只包含一人故事,而是参杂了多人故事。

结局争议

  ●版本二

  等唐玄宗回京,派人找梅妃,终于在上阳东宫井中找到她的遗体。梅妃为了守住清白,让人用白绫紧裹全身投井。

  ●版本三

  梅妃遇难的消息传回莆田,乡亲们深情地怀念她,兴建浦口宫供奉她,以为永久纪念她。

  相传梅妃之父(或兄弟)曾要求朝廷以妃骨归葬故里,明皇准许。葬地就在江家祖坟。“墓下种梅数十株,鹭鸟宿焉”。

  ●版本四

  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来不及带上冷宫中的梅妃就出逃。后长安陷落,城中一片兵荒马乱,梅妃孤苦无依决定自尽之时,被一白衣女子所救,用白驴把她载到了白云山中的小蓬瀛修真观。

  众叛亲离的唐玄宗饱尝失意,才切身体会当初梅妃冷落在上阳东宫的十余年。后来有人探来消息,说动乱之中梅妃曾被人救走。唐玄宗随即下诏全国:有知梅妃下落者,立即奏报,必予重赏;有护送来京的,奖予六品官,赐钱百万。几经周折,最后广平王探得了梅妃的消息。广平王奉诏派遣香车宝马、内监宫女,隆重地迎接梅妃入宫。玄宗揽住梅妃说:“向来疏远了梅卿,心中殊感不忍,故有珍珠投赠,并非无情;今当重叙旧好,怎么能离开我呢?”梅妃于是留在兴庆宫中,与玄宗重温鸳梦。当时京城中流传着这样的民谚;“杨花已逐东风散,梅萼偏能留晚香。”说的就是杨贵妃红极一时之后,终在马嵬坡香消玉陨;梅妃则在受尽冷落后,在兴庆宫又重新伴君得宠。

名字出处
  至于“采萍”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父亲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对她期望甚高。 另外则说父亲根据《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诗给女儿起名。采萍选美日期

  梅妃出处《梅妃传》里的内容记载着“唐玄宗元中,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梅妃选美入宫”、“梅妃出生时间大约是公元710年”、“梅妃早于杨玉环10年入宫”——这些与正史记载的“武惠妃去世时间为公元737年”、“杨玉环入宫时间与武惠妃去世同年”有明显出入!

猜你喜欢

  • 王沂

    南唐时人,与钟茜交往唱酬。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

  • 刘令娴

    南朝梁彭城人。刘孝绰三妹,嫁东海徐悱为妻。有才学,能为文。悱仕晋安郡,卒,丧归京师。令娴为祭文,凄怆哀感,为世传诵。

  • 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 赵君祥

    赵君祥,元散曲作家,生平、里籍均不详。

  • 杨佥判

    杨佥判名字不详。度宗时人。存词一首。

  • 赵自然

    《全唐诗》收诗1首,小传云为“池州凤凰山道士”,并记其梦阴真君事。按赵自然,本名王九,太平州繁昌(今安徽繁昌)人。13岁入青华观为道士。传云尝梦见阴真君,与其柏叶一枝,食后,遂绝粒不食。知州王洞奏上其事。宋太宗召其赴阙,亲问之,为改名自然。后放归。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复召至阙下,不久以母老求还。事迹详《宋史》本传。《全唐诗》收作唐人,系沿《万首唐人绝句》卷九九之误。

  • 卢梅坡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杨云鹏

    云鹏,字飞卿,汝海人。李内翰献能钦叔工篇翰,而云鹏从之游。初得「树古叶黄早,僧閒头白迟」之句,大为献能所推谢。从是游道日广,而学亦大进。客居东平将二十年,每有所作,必寄示遗山元好问裕之,以为知己。有《诗述》二十首,号《陶然集》。所赋《青梅》、《瑞莲》、《瓶声》、《雪意》,或多至十馀首。裕之序其诗,万虑洗然,深入空寂。荡元气于笔端,寄妙理于言外。贞祐南渡后,诗学为盛。洛西辛敬之、淄川杨叔能、太原李长源、龙坊雷伯威、北平王子正之等,不啻十数人,称号专门。就诸人中,其死生于诗者,汝海杨飞卿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