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诗词古文>窦参生平

窦参生平介绍

窦参(733~792年),字时中,中唐大臣。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西北)人。工部尚书窦诞之玄孙。以门荫累官御史中丞。参习法令,通政术,“为人矜严悻直,果于断”。唐德宗时以为宰相,“阴狡而愎,恃权而贪”,因故贬至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宣武节度使刘士宁送给窦参绢五十匹,湖南观察使李巽上疏检举他“交通藩镇”。德宗怒欲杀之。陆贽替窦参说情,才未被杀,贬作郴州(湖南省郴州市)别驾(总秘书长),隔年,再贬驩州(现越南荣市)司马。不久赐死。全部家产、奴仆送至长安,连头上戴的发簪也充公。>>查看窦参的诗词古文

生平

  窦参父窦审言,闻喜尉,以参贵赠吏部尚书。窦参出身于官宦世家,年少时性格刚强,喜爱学习法律。初以门荫任万年县(在今陕西西安市)尉,后调奉先县。该县有一权贵之子酒醉后欺厚胞妹,其父无能力阻止,气愤而死。窦参依法将这个恶棍打杀,全县吏民皆惧服窦参的威严,后被提升任大理寺司直。

  婺州(今浙江金华县)刺史邓珽贪污银800缗,宰相极力袒护,准备从轻处理,不让抄没其财产。德宗皇帝命朝臣商议,多数人为讨好宰相而同意从轻处理,但窦参依据律令争辩,认为应当依法处置,终于使朝廷依法抄没了邓的财产。他即被升为监察御史。又有湖南观察使府判官马彝被权贵诬陷下狱,经他核查予以平反,再升任御史中丞。

  他在御史任上,揭发官吏的不法行为不讲面情,不畏权势,多次和宰相争论。德宗皇帝几次召见他,听取他对国事的见解,颇受器重,被加授兼户部侍郎。虽受宰相排挤,但他行事仍好专断,有神策军将军孟华作战有功,被人诬陷其有谋反罪;龙武将军李建玉作战中被吐蕃俘虏,部下有人告其通敌。两人皆定为死罪,他坚持查明事实真相,平反了两桩冤案,受到朝野称赞,因此,再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度支、盐铁使。

  他得皇帝宠信,掌握了大权,从此行事专横,又以权贪利,皇帝每次召集宰相议事,事毕当别人散去时,他总要逗留皇帝身边,向皇帝进言,意欲独专朝事。他在朝中和各地树植了许多党羽,依靠这些亲信告密,使各地官员皆畏惧他的权势,淄青节度使李纳就曾以重金贿赂他。他的族侄窦申时任给事中,受到他的庇护,多行不法之事。凡新任职的官吏大多要到窦申处拜访行贿,或探听朝事。德宗皇帝曾告诫窦参,要他训斥其侄,但他并不理睬,任其所为,引起好多官员同时揭发窦申的受贿罪,德宗才将窦申贬为道州司马。同时以窦参有管教不严之责,将他贬为郴州别驾。在他去湖南郴州贬所时,湖南观察使李巽又揭发他曾接受了宣武节度使刘士宁的贿赂。德宗大怒,欲杀,经人讲情,再贬骧州司马,抄没其家产和奴婢。因宦官在皇帝前不断进言,致窦参被赐死于邕州(在今广西南宁市南郁江南岸)。

猜你喜欢

  •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张彦雄

    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玄宗开元间处士。其诗但贵潇洒,不尚绮密。殷璠编《丹阳集》曾录其诗。事迹据《新唐书·艺文志四》。《吟窗杂录》卷二六引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曾仕鉴

    曾仕鉴,字明吾,一字人倩。南海人。明神宗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举人。二十年(一五九二)任内阁中书,历官户部主事。时值倭寇入侵,赵文懿延仕鉴画策。仕鉴著《兵略》上之,宋经略应昌得之,疏请加仕鉴职衔。仕鉴官侍从,尤留意民瘼,锦衣千户韦梦麒请采珠,仕鉴即上疏止之。又疏修屯政。会差趱南直隶白粮,乘便南还,遂不复出。有《庆历》、《公车》、《洞庭》、《罗浮》、《和杜》诸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九有传。

  • 陈良翰

    (1108-1172),字邦彦又字士楚,号塘南。浙江台州临海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进士。历任会稽主簿、慈溪知县、瑞安知县、衢州教授、检法官、监察御史、右正言、左司谏,建宁知府、福建转运副使、提点江东刑狱、提点浙西刑狱,兵部侍郎、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太子詹事兼侍讲等。与福建莆田人平江令黄彻磋商诗赋,相知甚善,荣禄大夫、副都统黄府之岳父也。所著有《塘南陈侍讲文集》二十卷、《东海塘南诗话》五卷。卒赠大中大夫,光宗即位后赐谥号为“献肃”,寿六十有五。入祀乡贤祠。有极介绍其的文献《宋史·陈良翰传》。

  • 顾常

    顾常,元时无锡人。

  • 吴淑姬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说详拙作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淑姬工词。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 杨显之

    杨显之,元代戏曲作家。大都(今北京)人,生卒生不详,约与关汉卿同时,与关汉卿为莫逆之交,常在一起讨论、推敲作品。杨善于对别人的作品提出中肯的意见,因被誉为"杨补丁"。在元初杂剧作家中,他年辈较长,有威望。散曲作家王元鼎尊他为师叔,他与艺人们来往也较密切,著名演员顺时秀称他为伯父。

  • 荀济

    北魏颍川人,字子通。世居江左,与梁武帝萧衍为布衣交。萧衍称帝,济自恃才具,负气不服。或有称其才者荐于武帝,武帝以为此人好乱。济又上书讽武帝崇佛,武帝欲诛之,乃奔北魏。被执,高澄惜其才欲赦之,济反欲谋诛澄。为澄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