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诗词古文>裴耀卿生平

裴耀卿生平介绍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唐朝宰相,宁州刺史裴守真之子。裴耀卿出身河东裴氏南来吴裴,历任秘书正字、相王府典签、国子主簿、詹事府丞、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员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长安令、济州刺史、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京兆尹。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耀卿拜相,授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后升任侍中。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罢为尚书左丞相,封赵城侯。天宝元年(742年),裴耀卿又改任尚书右仆射,后改左仆射。天宝二年(743年),裴耀卿去世,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献。>>查看裴耀卿的诗词古文

生平

早年经历

  裴耀卿自幼聪敏,后考中童子举,二十岁时便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相王府典签。相王李旦对他非常器重,让他与府掾丘悦、文学韦利器一同在王府轮值,以备顾问,称为学直。

累职升迁

  景云元年(710年),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裴耀卿被授为国子监主簿,后历任詹事府府丞、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司员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任命裴耀卿为长安令。当时,长安县实行配户和市法,以官府名义按户征购财物,百姓深受其苦。裴耀卿到任后,改征豪富之家,并预先支付钱款,杜绝奸邪欺瞒的弊病。他在长安任职二年,宽严得当,离任后受到百姓怀念。

  开元十三年(725年),裴耀卿担任济州刺史。不久,唐玄宗封禅泰山,路经济州。裴耀卿在正税外临时加税,但是处置得当,既接待了皇帝,也没有过重剥削百姓,得到唐玄宗的赞赏。此后,裴耀卿历任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

  开元二十年(732年),信安王李祎率军攻打契丹。裴耀卿作为李祎的副将,携带二十万匹绢帛前往奚族部落,赏赐立功奚官。他认为番族见利忘义,必会对自己加以劫掠,于是命部下提前出发,分道同时前去,只用一天时间便把全部财物发送完毕。当时,突厥、室韦等族果然在交通要道上伏兵拦截,但裴耀卿早已返回。

担任宰相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关中久雨,长安发生饥荒。唐玄宗准备移驾洛阳,特意召见时任京兆尹的裴耀卿,询问赈灾之策。裴耀卿分析当前形势,建议疏通漕运,征调江淮粮赋,以充实关中。唐玄宗对此非常赞同。十月,裴耀卿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充任江淮河南转运使。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裴耀卿升任侍中。当时,他沿黄河建置河阴仓、集津仓、三门仓,征集天下租粮,由孟津溯河西上,三年时间便积存粮米七百万石,省下运费三十万缗。有人劝他将省下的钱财交给皇帝,以表明功劳。裴耀卿却奏请唐玄宗,将这笔钱款充作官府的和市费用。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告发中书侍郎严挺之徇私枉法,中书令张九龄却为严挺之辩护。唐玄宗认为张九龄结交朋党,罢去他的宰相之职。裴耀卿与张九龄交好,素受李林甫的嫉恨,也因此事牵累,被免去相位,改任尚书左丞相(虚职),封赵城侯。

两谏玄宗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夷州刺史杨浚因贪赃被判为死罪。唐玄宗为他减刑,命杖打六十,流放古州。裴耀卿进谏道:“刺史、县令是一方父母官,受到民俗风化的瞻望,当众受辱,不符合尊敬官长、树立风气的宗旨。如今正值盛夏,若受杖刑,则必九死一生。请陛下停止杖刑。”唐玄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为嘉奖盖嘉运击败突骑施之功,任命他为河西陇右节度使,让他抵御吐蕃。盖嘉运却依恃战功,日夕宴饮,不及时赴任。裴耀卿进谏道:“盖嘉运虽然精劲勇烈,但骄傲自大,不足以成事。如今盛秋正是加强边防之时,盖嘉运却沉溺于酣饮,自以为无事,陛下不可不加以注意。若不能调换将帅,那就应下诏严命,督促他限期到任。”唐玄宗选择催促盖嘉运赴任。后来,盖嘉运果然无功而回。

晚年生活

  天宝元年(742年),裴耀卿改任尚书右仆射,不久又改任左仆射。

  天宝二年(743年)。裴耀卿病逝,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献。

轶事典故

  裴耀卿曾上表朝廷,认为封禅如若扰民就不算完满成功。东封结束后,唐玄宗在宋州宴请随驾官员,对宰相张说盛赞三位地方官,其中便有裴耀卿。唐玄宗还将裴耀卿的表文带在身边,提醒自己要爱护百姓。

家庭成员

父亲

  裴守真,官至邠、宁二州刺史。

兄弟

  裴子余,官至给事中。

  裴巨卿,官至卫尉少卿。

  裴幼卿,官至洛阳县尉。

  裴侨卿,官至起居郎。

  裴春卿,官至太子中允。

  裴昱,官至鼓城县令。

儿子

  裴遂,官至太子司议郎。

  裴泛,官至梁州都督。

  裴汯,官至秘书少监。

  裴综,官至吏部郎中。

  裴皋,官至给事中。

  裴延,官至通事舍人。

猜你喜欢

  • 邹峄贤

    邹峄贤,号敬斋,江南乐安人。道光壬辰举人,官新城教谕。有《坡砚山房烬余集》。

  • 杨翮

    元上元人,字文举。杨刚中子。承其家学。工古文。初为江浙行省掾,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有《佩玉斋类稿》。

  • 盛景年

    字修龄,新昌人。至正十三年乡贡。

  • 朱鹤龄

    (1606—1683)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长孺,号愚庵。明诸生。入清,弃科举。学问长于说经,与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毛奇龄、万斯同等都有交往,与徐乾学亦相酬答,深得一时名流切磋之益。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诗经通义》、《读左日钞》等著作,又为杜甫、李商隐两家诗作注,另有《愚庵小集》。

  • 朱曾敬

    朱曾敬,字尊一,历城人。历官柳州知府。有《柳社集》、《秦游草》。

  • 庄翱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至武宗时在世。与惠雅、雷禅和尚有过从。惠雅归玉泉时,贾岛有诗相送,知其与贾岛同时。宣宗大中元年(847),日僧圆仁归国时,携有其集1卷。事迹见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长江集》卷五。《全唐诗逸》存其诗1首,断句4联,皆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

  • 锺兴嗣

    钟兴嗣,章贡(今江西赣州)人(《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宁宗嘉定间为荆湖北路安抚使(《宋史》卷四○八《王霆传》)。

  • 萧妃

    萧淑妃(?-655年11月27日),唐高宗李治的妃嫔,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望族,齐梁皇室后裔,生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李下玉、高安公主。高宗李治为太子时,萧氏为良娣。唐高宗登基之后,晋为淑妃,宠冠后宫。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废为庶人,关押在暗室,被武则天砍去手足,浸泡在酒缸中,最终被折磨而死。

  • 杨志坚

    杨志坚(生活于唐大历年间),字号不详。江西临川人。唐代著名诗人。“临川八大家”之一。

  • 潘伯脩

    伯脩,字省中,黄岩人。至正间,尝三中省试。方谷珍乱,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从,遂死于难。应梦虎作诗吊之,有「嵇康未必轻钟会,黄祖何曾爱祢衡」之句。今读其诗,缠绵感慨,多出入于二李之间。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诸诗,则忠君爱国之心,固蔼然溢于言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