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兄弟创立福新面粉公司
在113年前的今天,1912年12月19日(农历1912年11月11日),荣氏兄弟创立福新面粉公司。
1912年12月,福新面粉公司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于上海,它与茂新面粉公司共同构成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企业集团。两公司共有12个厂,分设于上海、无锡、济南、汉口等地。每昼夜生产面粉96000多包,约占全国机制面粉生产能力的32%,所拥有的资本占全国私营面粉厂总资本的30.5%。
荣宗敬
荣德生
荣宗敬、荣德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他们主要经营面粉厂、纺织厂,被人称为“面粉大王”和“纺织巨子”。
荣氏兄弟故居,在无锡市郊区荣巷镇西街
荣宗敬生于1873年(同治十二年),原名荣宗锦,晚号锦园。荣德生生于1875年(光绪元年),原名荣宗铨,后取号乐农。他们是江苏无锡西乡荣巷人。他们的先世多从事商业。
祖父荣锡畴是往来于沪、锡两地的贩运商。父亲荣熙泰先在浙江乌镇一家冶坊做帐房,后经人推荐到广东当了清政府的厘卡税吏。母亲石氏。荣氏兄弟幼时入塾读书,并帮助母亲做家务干农活。荣宗敬14岁进上海南市铁锚厂学习帐房业务。翌年,到上海永安街源豫钱庄习艺。3年苦学满师后,到上海南市鸿昇码头里街森泰蓉汇划字号(钱庄)当收解(跑街),负责承揽生意、联系客户等业务。1895年,钱庄倒闭后,他回无锡闲居。荣德生比荣宗敬小两岁。15岁时,到上海通顺钱庄学艺。18岁时,随父到广东三水河口厘金局帮理帐务。1895年,他在厘金局3年任期届满,便和父亲相偕离职回乡。
荣氏家族富过4代
荣智健的曾祖父荣熙泰生有二子,长子宗敬和次子德生(即荣毅仁的父亲)。受父亲常年外出谋生的影响,荣氏两兄弟十几岁时先后到了上海,在钱庄里做学徒。在父子三人因各种原因回到无锡老家后,荣熙泰最终决定在上海开办钱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八,广生钱庄在上海南市鸿升码头开业了,荣氏持股50%。
不久荣熙泰病逝。而广生钱庄是小本经营,获利不多,3个合伙人因为信心不足撤股退出,从1898年起由荣家独资经营。一年下来,没什么盈利。之后,荣氏兄弟决定向实业发展,1902年3月17日,保兴面粉厂在无锡正式开机生产。初期荣氏兄弟并不控股,直到1904年原大股东退出后,荣氏兄弟增资成为最大股东,厂名也改为“茂新”。荣氏兄弟又联合其他人设立振新纱厂,1907年建成投产。
后来,由于竞争加剧,茂新面粉厂连续发生亏损;1908年,荣氏兄弟跟着别人投机橡胶股票失败,连老本都赔了;1909年,做进口面粉贸易时又发生沉船意外,货物全部沉入大海。荣氏兄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荣氏兄弟被迫关闭了广生钱庄,保住了振新纱厂,而茂新面粉厂的其他股东纷纷出售股份。面对困境,荣宗敬决定借债扩大市场规模,最后向美商恒丰洋行借款12万两白银,购买了全套最新的面粉机。1910年,茂新获得新生,产能达到每年89万包,比建厂之初提高10倍,跻身于全国大厂之列。1912年,茂新营业利润达到12.8万两白银,还清所有债务之后仍有盈余。
此时,荣氏兄弟的两位得力助手,即分别管理销售和采购的王禹卿和浦文汀想自己独立办厂,并且找到荣宗敬借钱。最终,荣氏兄弟与王氏兄弟、浦氏兄弟合资,在上海新闸桥开了福新面粉厂,荣氏兄弟出资2万元占50%股份,荣宗敬出任经理。
福新开业几个月就赚了4万元,有股东便提出要分红,荣德生提议三年不分红以扩大规模,获得通过。1913年夏,福新租用了中兴面粉厂;同年冬天又建了福新二厂;1914年6月又建了福新三厂。此时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面粉销售紧俏。与福新的扩张同时,茂新又买下了惠元面粉厂,改为茂新二厂;还租用了泰隆和宝新两个厂子,并入股了九丰。
1915年,福新买下了原先租用的中兴面粉厂,改为福新四厂;1918年,福新五厂在汉口建成,接着又租用了华兴面粉厂,后来买下改为福新六厂。至此,荣氏兄弟俩主要经营的10家面粉厂,每日产量可达到惊人的4.2万袋,而10家厂子中有5家皆是通过收购而得。
在面粉业兴旺时,荣德生就想扩展振新纱厂,并计划在上海建二厂,在南京建三厂,在郑州建四厂。因此他又提出暂不分红,但其他股东都不同意,荣氏兄弟最终退出振新,在上海筹办申新纱厂。不久买下恒昌源纱厂,荣德生入股四成,后来改名申新二厂。
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不久,荣宗敬决定在汉口福新五厂附近设申新四厂,但荣德生认为负债经营风险大。后来因为荣宗敬决意上马申新四厂,导致总公司(1921年在上海成立了茂福申总公司,作为家族企业的统一管理机构)周转资金发生困难,拖债累累。这时,荣宗敬再次冒险,以接受极为苛刻的条件向日本东亚兴业株式会社贷款350万日元(折合220万两白银),终于闯过难关。从此,荣氏兄弟博得“面粉大王”和“纺纱大王”的称号,确立起大资本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