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上的今天>我国反导专家陈德明出生

我国反导专家陈德明出生

在58年前的今天,1967年7月15日(农历1967年6月8日),我国反导专家陈德明出生。

他觉得科学试验与论证也同生命一样,你对它倾注激情、心血和爱恋,它才会眷顾你……

题记

长久以来我都在追寻那些高飞的灵魂。什么人拥有如此魂魄?简单说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精英。他可以“使无力者有力,使悲观者前行”;他可以引领我们攀升;集合在他的身边,不甘平庸凡俗的人将获得力量。回眸当今世界格局,即便是对抗,也是精英与精英之间的对决。正因如此,我才对国防科技人员怀有崇敬之心。希望他们用才学和智慧决胜千里、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想写一位从事科研的军人,哪怕他名不见经传,但他跋涉的步履从未停歇。我想起了陈德明。认识他之前,我先结识了他5岁的儿子旺旺。那是2000年春节刚过,我去大漠航天城采访。在杜之明将军家,我见到了旺旺。一天,旺旺仰着稚气的脸对我说:“我妈妈睡在一个大木箱里,外公和爸爸还给她点香了。”我轻轻把他揽入怀中,无限怜悯。我知道,他妈妈童自英刚刚去世。

在一个青碧澄明的午后,我牵着旺旺的小手去烈士陵园祭拜。站在墓前,我禁不住抱起旺旺对他说:“旺旺,你伸开手,在这里趴一会。”小旺旺静静地侧脸趴伏在隆起的坟茔上。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旺旺的妈妈能抱抱她娇小的儿子,可爱的旺旺能感受妈妈温暖的怀抱……

当我面对旺旺的爸爸陈德明,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劝慰这忧伤悲苦的同龄人。他哀恸地说:“旺旺妈和我青梅竹马,一想到旺旺和她,我就悲从心来……”后来,听他恩师杜之明将军说,陈德明是个孤儿,没想到32岁又丧妻。他怎会遭受如此磨难?我对他充满同情。

在随后的采访中,我在航天城几十里外的一个点上认识了新来的大学生马丽,并把诚恳、质朴的马丽带到了旺旺的身边,潜意识中希望她能驱散陈德明头顶密布的乌云。

9年过去了,物换星移,沧海人生。风霜历练之后的陈德明可曾安好?

最近,当陈德明全家与我再次相逢,我才知道1990年入伍的陈德明已成了武器试验专家,国家863专家,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往日生活的阴霾似乎从他脸上消失,他变得乐观、自信、踌躇满志,为此,我要回溯他走过的路。

陈德明充满激情地描述着导弹残骸所在的方位,让人们屏住了呼吸倾听。

“我跟你走!”

1967年7月15日,陈德明出生在湖南常德的一户农民家庭。1岁3个月的时候,在田间劳作的母亲突发急病,撒手人寰。外婆为此哭瞎了双眼。襁褓中的陈德明跟着爷爷奶奶和多病的叔叔。他6岁的时候,奶奶病故;7岁时,爷爷突发脑溢血离他而去。上小学四年级的陈德明得知父亲再婚,虽然父亲是靠山和偶像并始终疼爱着他,但陈德明还是决定跟叔叔相依为命。在他上初二的时候,叔叔也追随爷爷奶奶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一切使陈德明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承受了尘世的悲凉。

也就在那年,表哥考上了大学。父亲见到陈德明高兴地说,“你看,你表哥考上大学了。”陈德明昂起头,“你能让我读高中,我也能考上。”“真的?”父亲满怀惊喜,“你要是考上大学,我砸锅卖铁也供你。”

刚上初中三年级的陈德明,突然又遭遇父亲离世的不幸。这年,陈德明只有14岁。他整日泪流满面,悲伤哀痛。他觉得天塌下来了,重重地压得他无法翻身。他挣扎着、哭喊着,泣不成声地告诉自己:我没有依靠了,我没有依靠了!

父亲只给他留下200块钱。孤苦无依的他不得不辍学。堂兄是个木匠,陈德明开始跟着堂兄做木工。瘦弱单薄的他,抡几下斧头就气喘吁吁,拉一会锯子就大汗淋漓。没过多久,陈德明发现,木工不是他的前途。他又到社会上闯荡。后来发现,这更不是他的前途。在经历了苦闷与彷徨之后,他开始思考,前途在哪里?“我只有一条路——读书。”陈德明醒悟的时候,一年的光阴已经流逝。

新学年开始了。陈德明又回到学校。一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常德一中。聪慧、腼腆的陈德明有着不为人知的酸楚。就要期末考试了,学校食堂的主任突然找到他:“陈德明,你还欠30块钱的伙食费,如果不补上,就不让你参加考试。”陈德明放学后,立即赶往汽车站,他要去找姨妈想办法。到达汽车站,末班车早已开走。想着一定要参加考试,他不顾一切地急奔在凹凸不平、砂石遍地的公路上,只要有车经过,他就频频挥手希望搭车。但所有的车都呼啸而过,卷起尘土飞扬。

凌晨4点多钟,他终于敲响了姨妈家的门。姨妈看到汗流浃背一脸倦容的他,泪水夺眶而出,她哽咽着对陈德明说:“赶紧洗洗脸,吃点东西,睡一会。”6点多钟,陈德明攥着姨妈给的30块钱返回学校。抵达学校,陈德明的双脚肿得一沾地就钻心疼痛。

高中毕业,他的家产已变卖殆尽。虽然生活艰难,但与他角逐全班第一名的女同学童自英却把他当成心中的白马王子。陈德明俊朗的面孔、智慧的头脑深深吸引着秀美聪颖的童自英。童自英把这种朦胧温暖的情感偷偷写在了日记里。

1986年高考,童自英全校成绩第一,陈德明以两分之差名列第二。他们双双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童自英的专业是计算机,陈德明则是航天动力学。那时,国防科技大学还不属于军事院校。刚入学,童自英故作随意地问陈德明:“大学四年,你怎么想的?”“好好学习,将来考研究生呗。”陈德明不明白其中之意,愣头愣脑地说道。

大学二年级,陈德明忽然收到老同学、也是童自英女友的来信。在另一所大学的她向陈德明表露了爱慕和真情。一向孤苦的陈德明深受感动。这事不知怎的被童自英知道了,童自英失声痛哭,抱着十几本日记跑到湘江边,那一刻,她真想跳江自尽。灯火阑珊的时候,她还是回到了宿舍。第二天一早,她给陈德明送去一封厚厚的信。陈德明打开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本以为4年以后可以对你说我跟你走!”

陈德明怎能辜负这上天的赐福呢?!从此,他的生活阳光普照。春天来临的季节,校园里洁白的玉兰花缀满枝头。每当骑车经过一排排玉兰树,他会情不自禁放慢速度,凝望一朵朵绽放的玉兰。是啊,他曾深情地凝视过童自英,她鹅蛋形白皙的脸庞,一双温情脉脉的眸子永含笑意,柔软乌黑的头发微微颤动。那盛开的白玉兰竟有些童自英的味道。陈德明的心被幸福的爱情充盈着。一个暮春的午后,学校旁边的公园里,青翠的芳草地上,陈德明仰面枕在童自英的腿上,湛蓝天空,悠然白云,四周百鸟婉转的歌唱和娇艳怒放的鲜花,在这对恋人眼中像一幅静美的油画让人陶醉。童自英用纤纤手指爱抚着陈德明的浓密黑发。陈德明微笑着,内心洋溢的幸福无以言表,他打开书本盖在脸上,他想睡在温暖动人的阳光里,睡在春暖花开的大自然。

陈德明(中)是那种干工作忘我投入的人。他和同事们在一起。

人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

1990年,大学毕业前夕,陈德明主动报名到大漠基地。童自英的室友把他叫到女生宿舍进行批判,说他不该把童自英带到茫茫戈壁,他们完全可以留在大城市过甜蜜安康的小日子。童自英在一旁笑而不语。陈德明也笑着说:“哪里都不是天堂!”

到基地报到的第二天,正赶上发射卫星,分管陈德明的杜之明高工给他布置任务:“你把卫星的发射窗口计算一下。”陈德明蒙了:“什么叫发射窗口?”“发射窗口就是每一天允许发射的时间段。”杜高工解释说。陈德明还是摸不着头脑。他开始查资料,翻文件。虽然他从《祖国不会忘记》的纪录片里了解到大漠的生存条件极为艰苦,可是,他没想到这里的科研条件也很落后,资料稀少,设备简陋。他总算把发射窗口计算出来了。工作之余,他喜欢翻阅60年代那些搞“两弹一星”的专家留下的资料。他惊叹老一辈科技人员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竟有如此完美的设计。每每翻看前辈留下的成果,他就仿佛与他们倾心交谈。这时,学习成了他生活的重心。他要夯实基础,拓宽领域,用心储备。

他把童自英的计算机教材自学了一遍;把能借到的统计学和控制理论资料找来研读;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新四军战史,老帅们的传记,甚至童自英喜爱的席慕容诗集都捧在手中。他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越学越感到,学习对搞研究的人来说是终身的。

作为基地专业技术组长的杜之明高工有意识培养陈德明这批大学生。刚来的陈德明对武器的鉴定定型、试验分析、评估都不是很清楚,但他善于钻研。杜高工也敢于让他挑重担。一次,火箭发射,要计算推进加注之前的温度。陈德明精心设计了一套方案。火箭研制单位因为不熟悉当地条件,提出了一些想法。在会上讨论时,陈德明言之凿凿坚持自己的方案。会后,一位老专家拍着他的肩膀开玩笑说:“你坚持、不放弃自己的技术观点是好的,可是,你戴着红牌坚持就有些不好了。”

陈德明换下红牌后,还是继续坚持。武器试验本身是消耗性的,由于数量有限,陈德明也想到了用一次试验达到好几个目的。在一项试验方案中,陈德明想把4个目标放在一次试验进行考核。以前,类似的试验都出了问题。很多同志对此极力反对。一位首长在会上表态:“我坚决反对,以往也想过一箭双雕,最后是一雕都雕不了。”不轻言放弃的陈德明对试验方案进行科学设计,觉得没有问题。他就找首长、专家一遍遍解释,详尽汇报自己的技术分析。最后,试验效果非常理想。

2003年9月的一天,刚刚出差回来的陈德明被叫到了会议室,参加某次重大导弹试验故障残骸搜索布置会。

这项搜寻工作已展开近两个月了。搜索部队根据各路专家提供的方位,几乎每天出动。有时,一天出动450人。然而,导弹残骸却玩起了隐身术。

“打哪去了?”“到底打哪去了?”会议室里的人困惑迷茫。陈德明仔细看着几十份搜寻报告,忽然,他抬起头高声说道:“我有一个大胆的判断,前面所有的计算都是错误的!”

在座的人被镇住了,目光全都朝向陈德明。陈德明炯炯有神的双眼闪动着光芒,坚定自信的嘴角一张一合,双手五指分开像抱着篮球一样打着手势,他充满激情的描述让在座的人屏住了呼吸,人们聚精会神地听他分析导弹残骸所在的大体方位。他刚说完,领导就宣布:“这任务就交给你了!找到,给你记大功。”

陈德明带领两个同事开始计算。一星期后,他把估算落点报了上去,自信地说:“这回100%能找到!”经历了几十次搜寻失败的基地副参谋长说:“鬼知道你算得对不对?!”

几天之后,主管参谋打电话给他,兴奋地说:“找到了!找到了!就在那地方。”然后,叹口气:“唉!还是你厉害。”

陈德明笑了笑,谦虚地说:“你不能这样说。这件事,我研究了。因为相关的工作,我曾对它做了几十万次的模拟计算。这种模式我研究得太多,它的各种模态我都心中有数。再说,这类数字具有迷惑性,很怪异,按基本方程死算是错误的。”

导弹残骸在陈德明给出的中心点侧偏100米的地方找到了,其准确性让陈德明本人都出乎意料。

负责搜索的前方部队受到上级奖励,通过直升机航拍图片分析出导弹残骸的战士荣立二等功。有领导也要给陈德明立二等功,陈德明说:“我不要!我有了。”

前妻童自英与儿子旺旺。

人啊,你当自助

陈德明和大漠好像有着前世的约定。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湖南兴冲冲赶来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对大漠中的这番事业充满激情。因为激情,大漠的荒凉、沧桑和物资的匮乏,他似乎都视而不见。他总喜欢用一颗美好的心去丈量万物。

新婚分到临时来队家属用的房子,他和妻子童自英感到无比幸福。童自英粉刷新房,清除油污,迎接出差归来的陈德明。有一年春节,发电厂养的活鱼被拉到服务社门口,陈德明的老乡兴奋地跑到他家高喊:“卖活鱼了!卖活鱼了!”陈德明一阵狂喜,冲出去买回两条。这种生活的乐趣很快就被挤走了。上办公室加班成了陈德明的常态。儿子旺旺出生的第三天,在外出差的他才匆匆赶回。在陈德明心中,妻子给予的总是支持、理解和鼓励。孩子出生后,陈德明也想尽量待在家中,可他如何能放下工作和学习呢?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傍晚,陈德明以商量的口气对童自英说:“我去加个班,有份报告明天要用。”童自英温柔地说:“我等你回来。”经常加班的陈德明知道妻子早睡早起,他已习惯了加班回家后看见妻儿在沉睡。深夜12点多,干完工作的陈德明在返回的路上看到了家中的灯光,想到妻子还在等他,内心立刻被一种亲情的温暖所萦绕。当他打开门,妻子在沙发上卧睡着。多少年后,童自英在寂静清冷夜晚等待他的这一幕常常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在大学,童自英是长跑运动员,系里歌星大奖赛第二名。她经常在家中愉快地哼歌。但生完孩子之后,辛劳的童自英疾病缠身。她开始腰疼,后来又胃疼、眼底出血,鼻窦炎更使她苦不堪言。杜之明为她联系医院。陈德明陪她去酒泉、下兰州寻医问药。这时,领导问陈德明想不想上中级班,陈德明征求童自英的意见:“去吧,去吧,这是好事。”她笑着说。陈德明在中级班,天天给家打电话,妻子总说一切都好,让他不要牵挂。后来,恩师杜之明告诉陈德明,他在机房看到童自英跪在沙发上看书,提醒陈德明要关心妻子。陈德明知道自己是那种干工作忘我投入的人,为做方案,一忙起没白没黑,休息的概念对他根本不存在,紧张的时候,吃饭都没味觉。他想过有时间要多陪陪妻子,但他没有做好……

1999年12月30日中午,陈德明照例下班之后又加了一会班,回到家,敲门,没人应答。急急开门,妻子童自英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竟已结束生命……陈德明嚎啕大哭,他们的儿子旺旺才5岁啊!

陈德明现在的妻子马丽。

不要嫁给他,他是工作狂!

无论人生有多少苦难,生活还要继续。陈德明用他自己的“三步”理论说服自己:认账,必须面对现实;接受,即使最坏的结果;努力,只要不断努力就离最坏的结果越来越远。

陈德明带领旺旺一步步走出生活的悲伤。在艰难的跋涉中,他无数遍地吟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他又回到工作中,加班的时候,就让老乡照顾旺旺或者把旺旺放在杜将军家。当爹又当娘的陈德明在马丽单位的现场会上又见到了她,他们亲切交谈。一段时间之后,马丽提出跟陈德明结婚。这时,有人出来反对:“他那人很可怕的,工作狂!不顾家!要不他家里能出那事?再说,他也挺木讷的。你太傻,太年轻了。”

马丽心想,有事业心挺好啊,间接还是为了家好。

马丽结婚后,调到了陈德明的技术部。陈德明的生命里又有了阳光。他开始有计划地自学15卷本的试验统计学。当马丽看他捧着英文原版的科技著作,禁不住问:“你都看得懂吗?”“这是基本素养啊。”陈德明歪着头回答。

为了提升自己,陈德明告诉马丽他要去考研究生。2001年,他以数学100分,英语95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

陈德明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履历。”研究生的履历写完之后,陈德明又在思考自己的哪些知识要拓展,哪个领域要更深入更成熟。经常是别人休息的时候,陈德明还在学习。一天,马丽一觉醒来发现陈德明仍在电脑前:“还看呢?赶紧睡吧。”看看表,已经12点多了。当她再醒来,陈德明还在那,再看表已经凌晨3点钟了。她厉声喊道:“你还要不要命了!”她气得真想下床把电脑的插座拔掉。

陈德明在试验任务结束后,偶尔也能带马丽散散心,甚至还向马丽表达浪漫。情人节、三八节他会买束鲜花。

马丽发现陈德明有任务的时候像个没家的拼命三郎,只有任务结束,他才想起老婆孩子。也只有圆满完成任务,他会与一起奋战的同事喝酒庆祝。喝多酒的陈德明一进家门就用英语深情地对马丽说:“达令,哈尼,我爱你,我儿子睡了吗……”再多说点,他就跑进厕所……

2004年的7月,马丽生孩子了。他决心放下手中的工作,休假。夜幕降临,他开始一边学习一边照看熟睡的儿子怡然。天亮后,与马丽换班,补觉。假期没休完,他急忙上班。在儿子怡然不到两个月大的时候,他到内地执行一项重要任务。

寻找和平的天空

陈德明在内地的办公室里,有一幅巨大的占整面墙的中国地形图。在进行试验区域规划时,他喜欢夜深人静伫立在地形图前,双臂交叉,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心中的那片区域沉思默想。渐渐地,沿途的高山河流、城市村庄、戈壁荒原和试验的壮阔场面生动地浮现眼前。此刻,他的心像鼓满了风的航船,整装待发。经验丰富的他,相信科学与技术一定和直觉吻合。他觉得科学试验与论证似乎也同“生命”一样,只有你对它倾注激情、心血和深深的爱恋,它才会一点点从你的脑海滑落到心间,再从心间慢慢变幻成方案。当你手捧它继续传递着惊喜和美好心愿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天,它真的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或实验装备来到你身边。那份幸福和喜悦只有像陈德明这种全身心投入的人才能感受。刚领受任务的陈德明总是先进行激情地想象、思考,然后才开始建立模型、分析计算、系统论证,最后的结果竟然神奇地吻合了他在中国地形图前的直觉。

陈德明面对中国地形图思考区域规划或设计方案的时候,也常为自己献身的这番事业感动。有一次,马丽人云亦云说我们的装备如何落后,陈德明听了怒发冲冠:“吠!吠!吠!吠什么吠!你有没有自己的脑子!亏你还是这方面的军人。有差距才要追!你知道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任何时候武器就没有先进过。红军时期面对国民党,抗日战争面对小日本,解放战争面对国民党的美式装备,朝鲜战争面对多国部队。没有先进武器,我们失败了吗?!实在干点事好不好!为什么我们不努力缩小这种差距?为什么不能寻找手段形成威慑?”

陈德明有着保家卫国的强烈使命感。历史上伏尸百万、喋血千里的悲剧怎能重演!?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的国家,在一个绝对的强权国家面前,就没有一切!正是心间澎湃的使命,陈德明开始追求“一剑封喉”。他认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表达我们的仁慈、我们对世界和平的热爱、我们对生命的尊重!

站在中国地形图前,壮美山河,气势磅礴,赐给陈德明取之不竭的灵感与顿悟。他凝望苍茫大地,长江黄河,无限挚爱荡漾胸间,使他抛却“小我”步入更高境界。为此,他开始人生中的“减法”。在他担任室主任的6年时间里,他3次向组织提出辞去室主任,为的是亲手斩断自己升迁的欲望,把精力全部投入事业;政治部希望他去国防大学攻读军事学研究生,他放弃了;基地在北京盖了经济适用房,他完全有资格拥有一套,因为“僧多粥少”,他舍弃了;带着孩子回到内地的马丽,受亲朋影响,想把家中积蓄投入股市,陈德明怕牵扯精力回绝了……

又是一年。陈德明从内地独自返回大漠。一个黎明时分,他又像往常一样,驱车赶往发射场。透过车窗,茫茫苍穹,宁静深远。天地连接处,一轮旭日正冉冉升起,万丈光芒照耀大漠,高耸的发射架熠熠生辉。面朝大漠的陈德明想起了南国校园里素朴的白玉兰;想象着青青芳草之上,该有另一位青年以书掩面,沉醉在温暖的阳光里;回忆起无数寂静长夜面对中国地图的豪迈;期盼着祖国山川青草依依,绿水长流。他的心间春暖花开。他希望这一切永世长存,祈祷硝烟与战火、焦土与哀鸣永不再现。

为了这一切,他又上路了,行囊里是智慧和才学,他要去寻找和平的天空,天空下永远都春暖花开……(李健)

本文图片由余清华、孟保俊提供

人物纪实来稿请寄解放军报社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