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上的今天>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在19年前的今天,2006年6月10日(农历2006年5月15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2006年6月10日,是国务院作出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的决定后,我国迎来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全国各地已经和正在开展一系列活动,迎接“文化遗产日”的到来。

坚守在田野第一线的“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受到褒奖

在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为充分展示我国民间文艺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华,提高民间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推动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界最高奖项——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暨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奖颁奖活动于6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此次活动颁发奖项包括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广场歌舞、民间鼓舞鼓乐)、民间工艺成就奖(个人成就奖、集体成就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优秀团体会员单位与德艺双馨工作者奖以及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奖。其中,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人物评选活动,是我国第一次为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的奉献者颁奖,也是首次将这些长期坚守在田野第一线,为民间文化的抢救和保护事业默默劳作,倾尽心血,并作出巨大贡献的民间义士以“民间文化守望者”这个特有形象推向社会前台,以唤起社会大众对母体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爱,激发社会各界给予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王士媛、叶星生、李玉祥、郑云峰和黄永松荣获这一奖项。

对于“民间文化守望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称赞他们是“沉默的脊梁”,是“抢救文化遗产的英雄”。他说:“这些守望者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把整个民族的文化使命放在自己背上。他们是用身体做围栏,保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此次人物评选活动同其它或以往的评选都截然不同,它没有任何商业因素,是一种纯精神的评选,是为了弘扬一种奉献精神、一种文化情怀、一种活法——为思想而活着。”

系列活动唤起全社会关注

记者日前在采访中见闻,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领域最高级机构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精心组织和开展一系列活动迎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6月7日至12日,该院主办“和鸣——古琴艺术进大学”活动,分别邀请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古琴演奏名家出场,北大、清华、人大和首都师大的师生有机会欣赏到这些琴家演奏的《流水》《幽兰》《忆故人》《广陵散》和《梅花三弄》等古琴名曲。6月8日和9日,文化部主办、该院承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日专场晚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专场晚会主要内容以三批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主,另增加了其它一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泉州南音、羌族多声部民歌、湖北长阳民歌、侗族大歌、少林功夫、泉州提线木偶、浙江宁海平调、二人台、云南海菜腔等。6月9日,该院主办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个国家级门户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正式开通。6月10日至12日,该院在京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6月10日至15日,该院举办“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展”,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和该院收藏的丰富戏曲文物,如宫廷戏曲服饰、出土的戏曲雕刻、明清刊刻的戏曲善本、民间戏曲抄本、清末民初的戏曲老唱片和20世纪70年代戏曲名老艺人的舞台录像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同时,还以大量的实物和形象资料,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后在保护和发展各地各民族戏曲剧种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所取得的丰富成果。6月14日,该院还将在京举行“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表示,该院组织和举办这些系列活动,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从而唤起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共同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文学界人士:过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成为文学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话题。作家舒乙近日撰文,呼吁要过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他说,我们的经济和相关产品还不够发达,能够傲人和使外人肃然起敬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文化已经成为在经济、政治之外的第三个支柱。所以我们必须统一认识,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认真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们要像办每年的植树节那样,搞一个上下齐动手、家喻户晓的“文化遗产日”。通过这个节日,要让社会普遍知道将优秀文化传统保留下来的重要性,让公众普遍明白一个道理: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别再拆了,要手下留情,现在能保留下来的东西,将来说不定就能定为国宝,成为让子孙后代骄傲、外国人争先恐后跑来一睹为快的稀世珍宝。对于许多正处在方案策划之中的建设项目,应该先行补课,把地上地下的文化遗产搞清楚,并依法进行保护。我们今后不光要对保护遗产做得好的进行表扬宣传,对做得不好的,对造成破坏损失的,包括决策失误、玩忽职守、文物被盗或流失的,也要进行批评曝光、追究责任,直至绳之以法。同时,依照国务院通知,尽快出台《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使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依法办事,使上述追究责任人的规定真正有法律依据,变得切实可行。

文学评论家、民俗学研究专家刘锡诚对记者表示,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他将着重谈民间艺术的传承人问题,包括传承人的认定、传承人的待遇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他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纳入了国家战略,希望有更多的文学界人士一起来关注和重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