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克语字符 Batak
U+1BC0 - U+1BFF- ᯀU+1BC0
- ᯁU+1BC1
- ᯂU+1BC2
- ᯃU+1BC3
- ᯄU+1BC4
- ᯅU+1BC5
- ᯆU+1BC6
- ᯇU+1BC7
- ᯈU+1BC8
- ᯉU+1BC9
- ᯊU+1BCA
- ᯋU+1BCB
- ᯌU+1BCC
- ᯍU+1BCD
- ᯎU+1BCE
- ᯏU+1BCF
- ᯐU+1BD0
- ᯑU+1BD1
- ᯒU+1BD2
- ᯓU+1BD3
- ᯔU+1BD4
- ᯕU+1BD5
- ᯖU+1BD6
- ᯗU+1BD7
- ᯘU+1BD8
- ᯙU+1BD9
- ᯚU+1BDA
- ᯛU+1BDB
- ᯜU+1BDC
- ᯝU+1BDD
- ᯞU+1BDE
- ᯟU+1BDF
- ᯠU+1BE0
- ᯡU+1BE1
- ᯢU+1BE2
- ᯣU+1BE3
- ᯤU+1BE4
- ᯥU+1BE5
- ᯦U+1BE6
- ᯧU+1BE7
- ᯨU+1BE8
- ᯩU+1BE9
- ᯪU+1BEA
- ᯫU+1BEB
- ᯬU+1BEC
- ᯭU+1BED
- ᯮU+1BEE
- ᯯU+1BEF
- ᯰU+1BF0
- ᯱU+1BF1
- ᯲U+1BF2
- ᯳U+1BF3
- ᯼U+1BFC
- ᯽U+1BFD
- ᯾U+1BFE
- ᯿U+1BFF
巴塔克语是印尼巴塔克人的一种主要语言。巴塔克语在语言系谱上的位置为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苏门答腊语群-巴塔克语,而巴塔克语底下又分作七种方言,各民系使用不同的巴塔克方言:人数约两百万的托巴族(1991年)、约一百一十万人的曼代林族(2000年)、约六十万人的卡罗族(1991年)、约七十五万人的昂科拉族(1991年)、约一百二十万人的代里族(1991年)以及约一百二十万人的西马隆贡族(2000年)分别使用自己民系的方言。而人口约八万人地阿拉斯族(2000年),则与约五万人的可鲁特族(2000年)、约六万五千人的新葛吉尔族(2000年),三个支族共同使用可鲁特阿拉斯方言。
巴塔克拥有自己的文字--苏拉特巴塔克字母,为一种元音附标文字,在多数巴塔克地区仅有神职人员使用,并使用于历法与宗教仪式方面的纪录。巴塔克文可能源自Kawi文和Pallava文,此两种文字皆源自印度的婆罗米文。另一种假设性的说法则称巴塔克文源自原始的苏门答腊文,并受到Pallava文影响而产生。随着欧洲人踏上巴塔克人的土地,第一位德国传教士到来,并于1878年后在学校以罗马拼音教授德文与巴塔克文字,而教学与宗教书籍以巴塔克文字印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教士决定停止以巴塔克文字印制书籍,因此巴塔克文字很快地被停止使用,目前只剩下装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