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妬乳,以蒲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二七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乳上穴。位于乳头直上1寸处。主治乳痈,少乳;以及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病名。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灼,咽喉失养所致。《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本源不足,虚火上炎,生于喉关之内,上下红色、白斑痛烂,不肿,六脉细数是也。”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左归饮或清咽散加元参、黄芩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发汗法。①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故又称解表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汗法有退热、透疹、消水肿、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三阴、三阳的命意、脉象、病证、预后等,这些都是以阴阳类聚而加以说明,故名。
【介绍】:清代医家。字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辑有《医林纂要探原》一书(1758年),论述医理及本草药性,强调阴阳五行、四时、六气等古典医理,主张诊病需要逐本。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饮片炮制规范》。即桂丁,详该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嗳气》。指气从胃中上逆,冒出有声之症。其声沉长,不似呃逆之声短促。常伴见胃脘饱胀。多因脾胃虚弱,胃气不和,或挟气、食、痰、火,使胃气上逆所致。也有因肺气不降而嗳者。治宜和胃降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