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喜
见《泉州本草》。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半边莲之别名,详该条。
医论著作。清·李冠仙撰于1849年。其中包括评论诸家医书之得失,论述四诊,辨析病证及治法、方剂等医论13篇。如分析《景岳全书》,既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又指出专用温补之法是后人学习偏执的结果。作者对吴又可
【生卒】:1885~1969【介绍】:字惠侯。湖南祁东人。随祖父天存习医,后曾行医于祁阳、桃源、衡阳、郴州、洪江、长沙等地,建国后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顾问。行医六十年,精于杂病、温病、妇科病治疗。其治
【介绍】:清代医家。字祉庭。湖南湘潭人。长于喉科,撰有《疟痢成方、白喉辨症合刻》(1882年)等书。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疳疾毒热攻胃反映于口齿的证候。多由阳明湿热火毒熏蒸所致。《小儿药证直诀》:“初发之时,小儿口臭,上干胃口,气息臭郁,渐进损筋,龈肉生疮,或肿或烂;又进热逼入脉,常出
用滋润的药物,治疗津枯血燥证。《汤液本草》卷上:“湿可以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又如肺受燥热,咳嗽无痰而胁痛,口舌干燥,舌红无苔,用清燥救肺汤以清燥润肺。
书名。2卷。清代作品。不著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黄色,此是酒黄。灸后心、百会、下廉三处百壮。若惙气上喘,脉如屋漏,此候不治,如只大便下血,宜服泽泻汤方。”参见黄疸有关
书名。①清·倪枝维撰,许琏校订。1卷。书成于1728年。本书论产后诸病的证治,并以生化汤为主方,化裁为若干方。收刊于《园医书六种》中。②指《经效产宝》,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