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金陵(今江苏南京一带)人。生平事迹不详,因子女几人死于痘疹,后根据钱乙等医家关于痘疹论述中的方药,在痘疹流行时,对其余子女进行治疗而痊愈,于是进一步采集诸家关于痘
经外奇穴别名。出《针灸集成》。即长谷。见该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因风寒湿三气杂至,使气血郁滞所致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甚则走注疼痛,或手足麻木等。治宜祛风、散寒、利湿。用石顽改定三痹汤、蠲痹汤等方。参见三痹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荜茇、肉桂各四斤,炮姜、高良姜各六斤。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送下。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疼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商品之一种,详人参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阳交,见该条。
即正色。详该条。
出《灵枢·经别》。即手厥阴经别。详该条。
指手足阳经中脉气流行出入的部位。《灵枢·根结》:“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足三里
①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所胜,民病面尘,身无膏泽。”指面色灰暗,如蒙尘灰。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实证多因燥邪所伤或伏邪内郁,常伴有口苦咽干等症状;虚证多由久病肝肾阴虚,常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