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金匮要略》卷中。即金创。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两侧胁部里急牵紧。参胁痛里急条。
病名。出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病证名。指大便秘结由于脾虚而致者。《医学原理》卷五:“脾病不能克化水谷,是以不思饮食,水谷外入既少,则内便溺亦无,况又胃气不生,脾血不濡,大肠枯燥,是以大便或二三日只一见,或涩而不行。夫弦乃肝脉,缓属
见《肖山竹林寺妇科》。即乳汁不行。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痘癞。多因痧、痘后,余毒未尽,留热肌肤,复感风邪而成。初起丘疹瘙痒,渐延成片,破流脂水并结痂。治宜解毒利湿,疏风止痒,内服消风散化裁。外撒渗湿救苦散,或外搽麦饯散,疮面干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即理中汤第一方,见理中汤条。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指患者神识不清,两手向空抓物,同时拇指和食指不断捻动,犹如理线之状。系病情危重,邪盛正虚,或元气将脱的表现。《温疫论·补泻兼施》:“证本应下,耽迟失治,或为缓药因循,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