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阳合病

三阳合病

病名。指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受邪而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三阳合病者,太阳、阳明、少阳合而为病也。必太阳之头痛发热,阳明之恶热不眠,少阳之耳聋寒热等证皆具也。……证虽属于三阳,而热皆聚胃中,故当从阳明热证主治也。”《伤寒贯珠集》卷一:“三阳合病,视诸合病邪气为较大矣。而太阳之府膀胱,阳明之府胃,少阳之府胆,热邪盛满,自经入府,故腹满身重,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皆为里为热之征也。……虽三阳合病,而邪聚于阳明者较太阳为多,故宜白虎汤清而解之。”三阳合病轻证,可用柴葛解肌汤清解。参见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条。

猜你喜欢

  • 仙膏

    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即冲和膏,见该条。

  • 地机

    经穴名。代号SP8。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地箕。别名脾舍。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郄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踝下缘下3寸,胫骨后缘处。一说:“阴陵泉下五寸,与巨虚相对。”(《循经考穴编》)。

  • 病后多汗

    证名。指病后体虚而致多汗之证。见《证治要诀·盗汗自汗》。病后多汗,有因表虚卫气不固者,治宜益气固表,可用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有因气血俱虚者,治宜补益气血,可用八珍散、十全大补汤;或补气为主,兼以补阴

  • 杨瑞

    【介绍】:明医家。关西(陕西?)人。酷爱奇方,凡所征得,则汇之成帙,随证施用,取效良多。后又得《经验秘方》(1514)、《经验药方》(1510)、合为《良方类编》(1520)。中有三子养亲汤、打老儿丸

  • 噤风

    脐风三证之一。又名著噤。以牙关紧闭,口闭不开为主症。《幼科发挥》:“噤风证,牙关紧急,不能吮乳,啼声不出发搐者不治。”参见脐风条。

  • 日中

    指午时。《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参见十二时条。

  • 足阳明

    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阳明胃经,见该条。

  • 漩多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称小便利多、小便多。详小便多条。

  • 气随血脱

    即血脱气脱。详该条。

  • 产后血淋

    病名。《经效产宝》:“有因产损血气,血气虚则挟热,热搏于血,血即流渗于胞中,故血随小便出。”治宜清热利小便。用瞿麦、黄芩、冬葵子、通草、大枣、车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