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阳合病

三阳合病

病名。指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受邪而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三阳合病者,太阳、阳明、少阳合而为病也。必太阳之头痛发热,阳明之恶热不眠,少阳之耳聋寒热等证皆具也。……证虽属于三阳,而热皆聚胃中,故当从阳明热证主治也。”《伤寒贯珠集》卷一:“三阳合病,视诸合病邪气为较大矣。而太阳之府膀胱,阳明之府胃,少阳之府胆,热邪盛满,自经入府,故腹满身重,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皆为里为热之征也。……虽三阳合病,而邪聚于阳明者较太阳为多,故宜白虎汤清而解之。”三阳合病轻证,可用柴葛解肌汤清解。参见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条。

猜你喜欢

  • 穷骨

    骨名。出《灵枢·癫狂》。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 睑黡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两目无别弊,但上下外睑煤黑有如淡墨滴于旧棉纸。”可见于痰饮之症。参见目黯黑条。

  • 传心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生于胁下京门、带脉穴之间,初起痛痒彻心如针刺,胁下不能转动。治法同痈疽。

  • 伤寒附余

    见伤寒论直解条。

  • 兑疽

    病名。①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尻,名曰兑疽。”又《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兑通锐,兑疽即锐疽。详见鹳口疽条。②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

  • 白熟苔舌

    舌苔白厚,明而不透,白而无光的舌象。此气血两亏,内脏虚寒已极之候,病多危重(见《伤寒舌鉴》)。

  • 平气

    ①一般指正常的气候。《素问·至真要大论》:“平气何如?歧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张隐庵注:“平气,谓无上下之制胜,运气之和平也。”②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该年岁运之气

  • 经候不调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生银中毒

    病名。指吞服生银而出现中毒症状者。急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银毒药物,如葱汁、鸡子汁、鸭血、鸭通汁等。可参考。详金石中毒条。

  • 吞气

    养生术语,也是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刘勰《新论》中有“决命必在吞气”之说。《抱朴子内篇·杂应》中亦有“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