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一作痨瘵。又名传尸劳、劳极、尸注、殗殜、鬼注。指痨病有传染性者。《济生方·劳瘵》:“夫劳瘵一证,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传变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大略令人
腰痛之一。又称痰注腰痛。见《丹溪心法·腰痛》。详痰注腰痛条。
指湿热之邪,蕴蒸于肝胆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寒热、口苦、胁痛、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皮肤巩膜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等。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道感染等疾患。治宜清热利湿,疏泄肝胆。
书名。22卷。托名汉·华佗撰,唐·孙思邈集。本书不见于一般书目和前人引录,卷首有孙思邈、徐大椿序言各一篇,亦均系托名之作。其内容包括病理秘传、临床秘传、神方秘传及内、外、妇、产、儿、五官、皮肤、伤科、
【介绍】:北宋人。曾为益州路提点刑狱、镇西军节度使等。集有《神效备急单方》1卷,已佚。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夫风顽麻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之间,使血气不能流通。其状,搔之皮肤下似膈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脉数者生,牢急者死。”治宜乌蛇散、乌头丸等方。
小便不利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因寒湿搏于经络者,小便不利而兼见骨节烦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恶风,身微肿,脉濡缓。宜用甘草附子汤、术附汤等方。因寒湿内结者,属少阴病,症见小便不利,腹痛,四肢沉重,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多由素体气血亏虚,风邪乘之,郁阻肌肤而成。其症遍体起小丘疹,自觉瘙痒,如疥疮状。治宜养血疏风。内服消风散化裁,外用苦参汤水煎后加猪胆汁四枚,调匀外洗。类似痒疹。
指病证与面部色泽相克。是古人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分析面部颜色的变化,以判断病情顺逆的一种方法。病色相克,一般属逆证。例如麻疹一类热性病人(病证属火)而见面白(白属金),根据火克金的关系,称为“病克色”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腐婢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