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热衄血

上热衄血

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指膈以上蕴热所致的衄血。《证治要诀·诸血门》:“上膈极热而衄者,金沸草散麻黄半夏,加茅花如荆芥数。”《张氏医通·衄血》:“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火旺,而上熏于肺脉也,三黄补血汤。”亦可由肾经虚火,浮游上行所致,兼见腰痛、项背痛、头昏、足厥冷等症,宜用止衄散(生地、白芍黄芪、赤苓、当归阿胶)去黄芪,加骨碎补、淮牛膝续断玄参葛根,续用地黄汤加天冬、阿胶、五味子之类以滋补肾阴(见《血证论·鼻衄》)。参见衄血条。

猜你喜欢

  • 阴阳系日月

    《灵枢经》篇名。本篇从日月相对转移的现象,说明阴阳盛衰消长并与手足阴阳经联系,故名。古人以天、地、日、月、阴、阳的属性,论述人体腹以上为天,属阳应日;腹以下为地,属阴应月。并把十天干分别与左右两手的十

  • 小儿急慢惊风

    病证名,即小儿急惊风和慢惊风的统称。《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六卷载有治小儿急惊风与治小儿慢惊风诸方,谓:“小儿急惊风者,由气血不和,夙有实热,为风邪所乘,干于心络之所致也。”“小儿慢惊风者,使乳不调,内有

  • 钩脉

    夏季正常脉象,稍坚洪大,来盛去衰,如钩之状。《素问·阴阳别论》:“鼓一阳曰钩。”《素问·玉机真脏论》:“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 孙在公

    【介绍】:见孙文胤条。

  • 太阳之阳

    出《素问·皮部论》。太阳经之阳络。名关枢,详该条。

  • 鼓舌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小儿舌上生疮肿大,其形肿大如吹泡者,为邪热风毒上壅所致。

  • 湿浊

    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故名。

  • 栝蒌青黛丸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栝蒌仁一两,青黛三钱。为细末,炼蜜为丸,含化。治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

  • 古今医鉴

    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撰年不详。本书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述各科病证证治,内科分诸中、诸伤、虚损、疟疾、痢疾、诸

  • 五音之一。肾音羽,其音柔细尖利,沉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