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毛

下毛

阴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下毛莫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莫短至脐。”

猜你喜欢

  • 俞窍

    俞,腧穴,窍,穴窍。泛指孔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意指冬天气在骨髓,针刺时针尖应深达筋骨的组织间隙。

  • 野朱桐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 化火

    病理性的各种机能亢进的表现。分虚实两类,实者为外邪所化,虚者由阴虚之变。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阴液的亏损,或气血痰食的阻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化火,出现病理性机能亢进,而同时津液消耗增加。临床表现参见

  • 胕疝

    古病名。指脐下有硬结肿块的一种疝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腹中脐下有积聚,名曰胕疝也。”《医宗必读》卷八:“疝,足阳明筋病,内有脓血,即巢氏之胕疝,子和之血疝也。宜用桃仁、玄胡索、甘草、茯苓、白术、

  • 七十二日

    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分属于五脏,每一脏在某一季中主时的日数为七十二日。如脾旺于四季,主每季最后之十八天,共七十二天。《素问·刺要论》:“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 狐疝

    病名。出《灵枢·本脏》。又名阴狐疝气,狐疝风。俗称小肠气。指有物入阴囊,时上时下的病症。多因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

  • 胃足阳明经病证

    病证名。因足阳明胃经经气异常而致。《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

  • 浮水麦

    见《本草蒙筌》。即浮小麦,详该条。

  • 吴瀹斋

    【介绍】:见吴其浚条。

  • 刘亩

    【介绍】:元代医生。字扣中,自号和斋。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精医术,常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