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之一。因暑热伤肺所致。《不居集》卷十七:“暑痰、暑热伤肺,多有痰涎,神志不清。宜清时令之火,则金清而木有制;开郁结之痰,则神安而气自宁。”参见痰证条。
病证名。指气虚肺寒或肾阳虚衰,阴火上逆所致的气喘。属肺气虚寒者,喘逆常兼咳嗽,音低,乏力,自汗,怯冷等症。《张氏医通·喘》:“虚冷上气,劳嗽喘乏。”治宜益气温肺散寒,如参苏温肺汤、保元汤、人参定喘汤等
【介绍】:明代医生。字叔坚。景陵(今湖北天门)人。学儒,旁通医术,著有《救急疗贫易简奇方》1卷。
病证名。麻毒炽盛,内陷营血而夹瘀斑的证候。清·马之骥《疹科纂要》:“麻疹不出,忽发红点者,名为夹斑。”由肺、胃同时受麻毒热蒸所致。症见恶寒,壮热,喷嚏流涕,腮红眼赤,咳嗽气急,继则全身既可见碍手的颗粒
①见《闽东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臭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煎药法之一。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加水煎煮,去渣服用。如银翘散的煮服等。
①骨名。又名后山骨、玉枕骨、乘枕骨、后枕骨。详后山骨条。②窍阴(头)穴之别名,出《针灸聚英》。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乳突后上方。
见《本草纲目》。即甜瓜茎,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草木灰之别名,详该条。
即瘴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