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zhòng 众)湿

中(zhòng 众)湿

①指湿痹。《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参见湿痹条。②泛指外感或内伤湿邪引起的疾患,可出现皮肤顽麻,喘满,倦怠,肿胀腰胯疼痛,肢体强硬,肢节不利等多种症候。见《古今医鉴·中湿》。③类中风类型之一,即湿中,又名痰中。《万病回春·中风》:“类中风者则常有之,有中寒中暑、中湿……等症。”参湿中、痰中条。④五邪之一。《难经·四十九难》:“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

猜你喜欢

  • 清肺解毒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黄芩、陈皮各一钱,麦门冬二钱,贝母一钱五分,赤茯苓、黄连(酒炒)各七分,桑白皮(蜜炙)、甘草各五分,蒲公英三钱。水煎,另用大黄三钱开水泡一时,澄汁一小杯,冲服。治疹出忽

  • 既济解化丸

    即大金花丸,见该条。

  • 抵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用两手指或两手掌相对,在治疗部位上用力进行按压。作用同按法,而刺激量较大。

  • 绿升麻

    见《医学广笔记》。即升麻,详该条。

  • 李东垣

    【介绍】:见李杲条。

  • 鼽骨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

  • 心下痞硬

    证名。一名心下痞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部有堵塞满闷不适感而按之硬满者。多因胃气虚弱,邪气逆结所致。治当扶胃攻邪。因协热利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汗出胃虚,客气上逆,

  • 漏汗

    证名。指汗出如水,漏泄不止。又作灌汗。多因发汗太过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后人据此称之为漏汗。《脉经》卷六:“肺脉……其濡而散者,当病漏汗(漏,一作灌)。”漏

  • 沈唇

    病名。又名茧唇、紧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沈唇。”亦见于《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八“唇

  • 瞳仁

    即瞳神。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水轮在四轮之内,为四轮之母。能以克明视万物,故乃呼为瞳仁。”详瞳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