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府

中府

经穴名。代号LU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之会。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胸前神经分支,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膺痛,肩背痛,以及肺炎,肺结核等。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27)。②指胃。出《素问·离合真邪论》。

图27

猜你喜欢

  • 桂丁香

    见《上海饮片炮制规范》。即桂丁,详该条。

  • 胎产心法

    书名。3卷。清·阎纯玺撰。刊于1730年。分述胎前、临产、产后的多种病证。书中对产科各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参考前人方书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的心得。文字较通俗,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1935年又有沈棪增订本

  • 泽术糜衔散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方。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为末,每服三指撮,食前冲服。治酒风,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

  • 蒲黄草

    出《经效产宝》。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

  • 宋毅叔

    【介绍】:见宋道方条。

  • 小儿食癥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八卷。由于小儿脾胃娇嫩,饮食生冷粘滞食物,困阻脾胃,不能消化,因而胶滞其间与血气相搏而成。症见乳食减少,腹内结块不散,日渐长大,坚固不移,并有胁下刺痛,恶心呕逆等。体弱者

  • 痘证吐蛔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卷六。“伤寒吐蛔,责之胃寒。痘证吐蛔,责之里热。由热毒拂郁于里,又不能食,虫无所养,但闻食臭,即涌出者,宜黄连止蛔汤。”

  • 浩然子

    【介绍】:见王宏翰条。

  • 心主血脉

    血脉指血液和脉管以及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这一系统的生理功能,由心脏主持,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心脏气血的虚实和病变,可影响血脉的运行;血液的盈亏,也直接影响着心脏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

  • 睛胀

    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睛高突起,由风热痰饮,渍于脏腑,蕴积生热,热冲于目,致眼珠突起,是名睛胀。”即突起睛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