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脘

中脘

经穴名。代号RN12。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腑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图28)。

图28

猜你喜欢

  • 疳积吐

    病证名。疳积日久而引起食入即吐的证候。凡食积而引起的疳症,久则胃热伤津,津枯胃燥,以致不能容纳水谷。其症除有疳疾症状外,兼有食入即吐,潮热不退。治宜养阴,健胃,用参苓白术散加石斛、谷芽、胡黄连、鲜竹茹

  • 龟壳

    出《淮南子》。即龟版,详该条。

  • 纯血痢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又名血痢、赤痢。为热毒内迫于血,肠络损伤,血从下泄所致。治宜凉血止痢。用茜根汤。

  • 调小儿脾胃

    伤积治法。小儿诸疾,皆由乳食无度,过于饱伤,以致不能消化,留而成滞成积。初得之时,乳食不消,并以木香丸、消积丸之类。大凡肚胀,或硬,或热,皆由内实,法当疏利。故东垣云: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

  • 五变刺

    古刺法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有二义:①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②指五类疾病与五输穴相

  • 酒痔

    古病名。①《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若肛边肿痛生疮者名酒痔也。”相当于肛门周围脓肿,饮酒后发作,宜服蜂房膏。②牝痔的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一。

  • 阳盛

    阳热炽盛、偏胜。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正气亦盛。表现壮热、无汗、气粗、烦躁、口干等证候。《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

  • 胃阴虚

    证名。又称胃阴不足。指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类证治裁·脾胃》。多由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症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

  • 红山花

    见《云南中草药》。为血满草之别名,详该条。

  • 酸赭

    出《名医别录》。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